房貸成銀行貸款主力軍
受國家去庫存政策的影響,同時隨著今年銀行不良貸的攀升,安全性和收益均高的個人住房貸款成為銀行信貸中的優質資產,從而被各大銀行追捧。在此背景下,上半年,各家銀行住房貸款在銀行貸款比例中迅速增長,成為上半年各大銀行半年報的“亮點”。
2016年上半年,建行、農行、招行等10家上市銀行的房貸余額總額已經達到8萬億元,新增房貸達1.13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2%左右,成為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另據央行此前發布的7月份信貸數據則顯示,該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幾乎全部是住戶部門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換言之,7月份新增貸款幾乎全部來自房貸。
在股份制銀行中,上半年招商銀行(18.32,-0.120,-0.65%)新增房貸規模最大。招商銀行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6069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157億元,增幅高達23.55%;中信銀行(6.31,0.000,0.00%)個人貸款科目下的住房抵押貸款余額達到336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787億元。此外,光大銀行(3.93,0.010,0.26%)、浦發銀行(16.40,0.000,0.00%)上半年的房貸規模同樣快速增長。
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會繼續加大對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力度”。在銀行積極擴張房貸業務的同時,有專家提示要警惕局部地區房貸業務的風險。
■ 焦點
“不良率仍可能高位運行”
在半年報的發布會上,包括建行、工行的高層等都表示不良率受實體經濟大環境影響,可能仍然會出現高位運行或者升高的跡象。
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表示,不良資產跟實體經濟環境有關。在現在實體經濟相對不景氣的時候,不良率會相對偏高,但隨著經濟筑底回升,不良率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會有所下降。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的認同。“全球經濟的金融形勢存在著不確定,中國的經濟存在結構調整的陣痛,部分行業和地區信貸風險仍然存在。”易會滿說。
資料顯示,工行這一季度出現了不良率雙降的情況,且為13個季度以來首次雙降,不過易會滿認為,很難說這是一個拐點。他表示,仍然需要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在下半年加大信貸管理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
另外易會滿也透露,工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預計會在下月推出,總額不超過50個億,但仍然存在變數,工行高層目前還是持相對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