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寒冬已經開始波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一些曾經的“巨頭”。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受外匯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滑超40%至1.3億歐元(約合1.43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于此同時,家樂福中國區將進行重組的消息也開始傳出,家樂福中國近日向網易財經表示,其中國區業務不會進行重組,而是進行轉型調整。“可能會調整開店策略,重點開拓小型便利店”。
據悉,中國區業績的下滑也也成為家樂福全球業績下滑的一個組成部分。財報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家樂福中國區銷售額和全世界其他地區的銷售額相比是最差的,下降了13.5%。今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業績仍下降了8.8%。家樂福中國方面向網易財經表示,家樂福中國近期業績下滑主要受制于中國國內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和電商快速發展等因素。
據網易財經了解,家樂福中國在2015年推出了全面調整改革方案,該方案主旨是收歸門店權限,降低經營腐敗,以自建倉配等方式發展零售業務、應對競爭。同時拓展小業態店,及O2O業務等。而關閉大賣場和對采購物流配送體系進行調整成為其中的重點。
雖然家樂福中國方面拒絕向網易財經提供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的關店數量,但據網易財經了解,過去三年,家樂福在中國市場已關閉了超過30家門店,其中,2014年度家樂福在中國關了8家門店(大賣場,2015年在中國市場關閉了18家門店(大賣場),該數字高居2015年中國地區商超年度關店的“榜首”。
有分析師向網易財經指出,家樂福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一批外資零售商,也使得家樂福在早年迅速完成了中國市場的積累。“在早年,因為進入中國市場早,家樂福在中國許多一二線城市以都以很低的成本拿到了較好的商業位置,這些商業物業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逐漸成為大家所熟知黃金地段,但在10-25年的租約到期后,續租時的價格相比之前已經今非昔比,有些時候家樂福也被迫只能打包走人”。
此外,在2015年,家樂福在中國沿用了20年的采購和物流配送體系被叫停,同時,家樂福中國進行了采購架構調整,其將24家城市商品采購中心調整為全國6大采購中心。有不愿具名的家樂福店長向網易財經指出,此舉就目前而言并未看到什么效果。“采購中心需要配套,這意味著家樂福在建立采購中心的同事還要配套建設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這會帶來不小的物流成本壓力”。
據家樂福中國相關負責人向網易財經透露,2016年家樂福中國一個重要業務調整方向,是發展旗下的小型便利超市。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兼CEO唐嘉年在2012年曾向網易財經表示,家樂福在未來5年要開100家便利店,但是到現在為止,4年過去了,家樂福在中國該業態門店數量還不超過10家。
上述業界分析師向網易財經表示,整體來看,大賣場規模過大導致成本高、坪效低;而便利店則成本低且運作靈活,坪效高,利潤率也高,因此便利店成為很多大型商超集團轉型的主要方向。“但同時,便利店也有諸多限制,如單位面積租金較高,對于產品品類也有一些限制,最主要的是目前這個細分行業并非一片藍海,競爭同樣激烈,一些進入較早的品牌,如711、全家等已經擁有成熟的模式和客戶群,貿然殺入并非易事”。
此外,對于家樂福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有分析指出,引入戰略投資者分拆上市或者和TESCO一樣清盤出售也是家樂福中國可以選擇的兩種方式之一。“將中國業務分拆上市,能降低其中國業務的經營風險,獲得融資通道;而清盤出售,則能保證大股東成功套現,但就目前而言,在消費疲軟市場環境下,家樂福中國想談個好價錢個大買家錢并不容易”。而對于上述兩種猜測,家樂福中國方面均未做出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