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李克強召開國務院會議,要求確保化解鋼鐵煤炭落后產能目標。但人民日報今日發文稱,記者從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截至7月底,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任務完成未過半。
人民日報提到,截至7月底,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47%、38%,總體進度不理想,地區之間進展也不平衡。會議指出,少數地區對去產能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擔心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發展;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信心不足,辦法不多,存在畏難情緒;有的地區和企業因為鋼鐵煤炭價格回升,去產能的決心出現了動搖,這些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據悉,部際聯席會議將從8月中旬起赴各地開展去產能工作的全面督查。
新華社昨日連發三文,對寶鋼、馬鋼、武鋼的去產能進展進行調查,分別從產業升級、人崗適配、政策落地三個角度分析鋼鐵行業去產能面臨的問題。文章表示,去產能勢在必行,環保、質量、安全、能源法規,該硬的一定要硬起來;做好職工安置、剝離辦社會職能,該軟的托底政策要沉下去。
人民日報報道提到:
會議指出,各地要嚴格執法,堅決查處各種形式違法違規問題。充分運用地區自查、部門核查、媒體暗訪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同時,要落實月度報告通報制度,要按照時間節點及時、認真上報。
會議要求,各地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再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所有備案鋼鐵項目必須落實產能置換指標,并向社會公告。三年內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堅決防止產能邊減邊增。各地區要督促相關煤礦和企業對在建煤礦、手續不全的煤礦抓緊簽訂增減掛鉤協議,繼續抓好煤炭減量化生產措施的落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今年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遇到了一些阻力,改革進展也不如人意。成效不顯著有許多原因,比如利益集團的阻力、一些理論問題的爭論等等,但主要還是改革推進太慢了,其實即使從短期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沒那么大。因此,將來還應加大改革推進力度。
在具體操作上,人民日報提到,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切實做好職工安置、債務處置和獎補資金使用。其中,債務處置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綜合運用債務重組、破產重組、破產清算等手段,妥善處理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資產,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加快將中央獎補資金撥付到企業,加大資金配合支持,充分發揮獎補資金的支持和激勵作用。
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外公布了上半年鋼鐵工業運行情況。上半年,鋼材價格觸底反彈,但仍處低位;粗鋼產量繼續下降,但仍然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