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大眾汽車集團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集團收入1079.35億歐元,同比下降0.8%;凈利潤35.79億歐元,同比下降36.8%。而與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不同的是,2016年上半年大眾集團銷量同比增長2.1%,并以領先20萬輛的優勢,重新拿回了2015年因“排放門”事件所丟失的銷量冠軍寶座。
雖然大眾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排放門”造成的巨大財務負擔面前,大眾集團對上半年取得的業績表示滿意。但從營收和凈利的變動幅度對比來看,大眾集團“增銷不增利”的局面并不那么樂觀。
核心品牌利潤率下降
可以看到,今年第二季度,隨著銷量的攀升,大眾集團旗下的產品總銷售額達到了569.7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的560.41億歐元相比,銷售額增長了1.7%。但大眾集團在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則遭遇了大幅滑落僅為18.99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34.92億歐元,下降近45.62%。
這一落差意味著大眾集團獲得市場的成本在提高、利潤率正在以較大的幅度下滑。更為直接的數據是,占12個品牌總銷量的一半以上的大眾品牌,今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暴跌逾三分之一。
實際上,“排放門”事件發生后,因大眾汽車集團為支付賠償和訴訟費等需預留160億歐元儲備金,造成極大財務壓力。同時,更多的受“排放門”事件影響,大眾集團旗下車型銷量出現較大幅度的跌落態勢,為控制核心品牌市場不在此次危機中被快速分流割離,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大眾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大的成本以重塑品牌形象,這讓其本就不高的利潤率“雪上加霜”。
據彭博社估計,大眾乘用車品牌營業利潤從去年同期的9.14億歐元下降到了8.08億歐元,而且利潤率也從去年的3.4%降到了2.9%。
而在“排放門”事件之前,大眾集團前首席執行官馬丁﹒文德恩曾提及這一過低的利潤率“情勢不容樂觀”,其2014年提出到2018年,大眾核心品牌的利潤率必須達到6%,而且將每年節省50億歐元左右。但目前來看,時間過去一半,大眾卻陷入更深的低利潤泥淖。
賠償壓力未減
面對利潤率短期內仍難以抬升的困局,大眾集團也在進行積極調整。去年,大眾集團高層人事大幅調整,任命了研發、銷售等五大業務領域的新高管,同時進行成本削減和精簡短板業務。
今年上半年,大眾集團CEO穆勒表示:“2016年將是大眾的轉折年,大眾將在根本上做出調整。”大眾集團表示,將逐漸把精力從“尾氣門”事件轉移,并將集中精力提升大眾品牌的銷量。
但是,想早日轉移精力同樣有著不小的困難。日前,據外媒消息,在美最新的賠償方案中,大眾需要支付擁有相關車型的車主約100億美元。再加上美國相關機構的罰款,大眾需要為排放造假事件共計賠付約150億美元。這較之前預計的數字增長了50億美元。同時也占到了此前公司160億歐元儲備金(約180億美元)的80%以上。
同時,大眾集團在歐洲的賠償方案還未落地。此前有消息稱,公司拒絕了針對大眾柴油車排放作弊在歐洲的賠償方案,據悉,該方案與大眾在美150億美元的賠償方案相似。穆勒表示,相似的解決方案并不適用于歐洲,該方案也是大眾在經濟上負擔不起的。
由于該方案還在博弈之中,僅以Evercore ISI機構最新估算數字來看,大眾可能最終為“尾氣門”埋單大約300億歐元。就今年上半年公司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這仍然是一個難以吞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