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傳出的滴滴將與Uber中國進行合并的消息,滴滴方面進行否定。
7月21日,據Bloomberg報道,Uber的投資者正向高管層傳達信息:結束與滴滴在中國的戰爭。據知情人士透露,投資者希望Uber與滴滴簽署合作協議,并提出將Uber中國并入滴滴,Uber中國成為滴滴小股東的方案。
“我們并無類似計劃,也不對市場流言做過多評論。”滴滴官方向騰訊財經表示。
專車市場潛力巨大。第三方機構羅蘭貝格預計,專車市場2020年預計達到約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2015年至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29.3%。
各家專車運營平臺大多采取補貼政策來獲取更多市場份額。易到用車CEO周航曾表示,2015年整個專車行業至少燒掉了200億元以上的資金。
“我們必須要適應中國的行業競爭形勢,比如在我們剛來的時候滴滴、快滴正在進行補貼大戰。補貼也不是Uber發明的,我們必須像一家中國公司那樣去競爭、去運作。” Uber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在2016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
既然補貼是中國專車市場培育用戶和激烈競爭的特點之一,當然需要巨額資本作為后盾。
2016年6月2日,Uber宣布了新一輪融資——來自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35億美元的投資,Uber的估值突破600億美元。之前,Uber在中國成立了獨立公司Uber中國進行獨立運營和融資,其投資方包括廣汽集團、海航集團和中信證券等。
滴滴官方則在6月16日宣布,完成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Apple、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控股、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股東也參與了投資。除過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外,還有招商銀行提供的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和中國人壽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CNIT-Research發布的《2016年Q1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專車市場整體保持了高速增長,其中滴滴專車以85.3%的訂單市場份額位居第一,Uber、易到及神州專車則分別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
截至發稿前,Uber中國官方未回復騰訊財經的置評請求。
今年6月份,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柳甄曾在公開場合表示,Uber和滴滴本身有品牌及區域上的極大差異,Uber是技術驅動的公司,不僅有出行業務,還有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