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新海股份(002120)發布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根據重組預案,韻達貨運擬作價180億元借殼新海股份,成為繼順豐、申通以及圓通公布借殼上市方案之后第四家擬借殼上市的快遞公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競爭激烈的快遞企業正由粗放的價格戰蔓延至資本層面的較量。但通過資本又再次站上同一起跑線的快遞企業,又將面臨一場血戰。
未來業績增長承壓
新海股份在7月1日公告稱,韻達貨運擬作價180億元借殼新海股份,韻達的上市計劃正式浮出水面。而借殼完成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為聶騰云、陳立英夫婦,二者持有新公司股份共計77.49%。
按照新海股份的公告,此次交易包含兩部分,即資產置換和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其中,新海股份將以截至擬置出資產評估基準日全部資產及負債與韻達貨運全體股東持有的韻達貨運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擬置出資產初步作價6.61億元。而擬置入資產初步作價180億元,兩者差額為173.39億元,其差額部分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由韻達貨運全體股東購買。
據悉,此次交易的發行價格不低于考慮除息因素后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新海股份股票交易均價的90%,定為19.79元/股,擬發行8.76億股。
而本次交易的業績補償期,則為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韻達承諾,韻達貨運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的合并報表范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30億元、13.60億元和15.60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韻達相關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韻達凈利潤僅為6.96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復合增長率需達到62.36%。但從其披露來看,2013年至2015年及2016年1-3月,韻達貨運綜合毛利率分別僅為22.56%、25.86%、31.09%和30.53%。因此利潤也恐難達到目標。
對此,韻達在公告中也指出,我國快遞物流行業的市場競爭已較為激烈。快遞物流企業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持續擴大自己的業務領域和網絡范圍,搶占市場先機并擴大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社會資本等外部力量也在加速進入快遞物流行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若韻達貨運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格局,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下降、業務量減少和業績增速放緩的風險。
此外,韻達方面指出,快遞行業在攬件、分揀、轉運、投遞等各個操作環節均人工需求較大,人工成本是快遞企業的主要成本之一。近年來,全社會人工薪酬福利水平持續升高,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同時,快遞企業部分經營場地系通過租賃取得,近年來場地租賃成本也在持續增長。上述成本的持續上升,將對韻達貨運未來的業績增長帶來一定的壓力。
“輸血”尷尬遇新規
事實上,韻達此次借殼方案的公布恰逢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其中對借殼上市標準認定做了更多量化的規定,其量化指標上從原有的資產總額單項指標調整為資產總額、資產凈額、營業收入、凈利潤、股份等五個指標。
《辦法》規定,取消借殼上市配套募資,非借殼募集配套資金不能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征求意見稿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表明,借殼上市的同時不能募集配套資金,這意味著,以外企業借殼上市的融資輸血目的被暫停。
此外,《辦法》還要求,“對原控股股東與新進入的控股股東一致要求持股鎖定36個月,其他新進入股東的持股鎖定期從目前的12個月延長到24個月。”
上述的種種變化,意味著企業資金門檻將大幅提高,而投資者對于高估值是否買賬便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從韻達本身來看,雖然上市后可將下屬分支加盟點等合并報表納入,但從其目前估值來看,依然偏高。
數據顯示,韻達180億元的估價已超過其同業競爭者申通的169億元與圓通的175億元,低于順豐的估值。但在業績方面,交易估值排名第二的韻達,其凈利卻是四大快遞公司中最低的。2015年,韻達實現凈利潤為5.33億元。同期的順豐則達到了16.2億元,圓通和申通也分別有7.17億元和5.74億元。此外,從市盈率來看,韻達2016年預測市盈率為15.93倍,也高于同類公司圓通的15.91倍和申通的14.44倍。
同時,有分析人士表示,新規對韻達貨運上市最直接影響是無法及時從二級市場獲得低廉的配套資金滿足公司未來發展需要,公司反而會因為上市重組的財務費用等導致短期經營成本的提高,同時提高公司的資本運作難度。
快遞企業展開融資戰謀求轉型升級
近年來,快遞公司迎來了集體上市潮,2015年12月1日,主營“閥門”與“管件”的艾迪西發布重組預案,申通快遞擬作價169億元實現借殼上市。2016年3月22日,大楊創世發布重組預案,圓通速遞將以175億元借殼上市。兩個月后,順豐控股也宣布擬作價433億元借殼鼎泰新材登陸A股市場。同時,中通被曝出欲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全峰快遞也將登陸新三板。
對此,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企業上市是雙方需求的結果。一方面,國家經濟下行,各行業增速大幅下滑,大面積產能過剩。在此背景下,仍然保持20%以上增速的快遞行業便成為投資者比較青睞的。另一方面,同質化嚴重的快遞企業在大打價格戰快速擴張的背景下,資金需求較多,也有上市融資的需求。
如果韻達貨運最終能夠上市,在分析人士看來,可以促進韻達貨運的轉型升級。現在快遞行業在經營體制、管理體制、技術和人才方面都待升級。在管理體制方面,企業上市成功獲得資金后,可以加快加盟制快遞公司對加盟商網絡的收購和整合,加強總公司對加盟商的掌控力度。在經營體制方面,可以加快快遞企業建設分撥中心。
韻達貨運董事長聶騰云曾經說過:“大家簡直殺紅了眼。”目前來看,“三通一達”電商件占比均在70%以上,一些快遞加盟網點為爭搶地盤和份額,不惜虧錢血拼。有數據顯示,除順豐之外,其他三家2013年至2015年的單件收入受行業價格戰影響,整體都呈下降趨勢。截至2015年底,順豐、圓通、申通的單件收入分別為28.3元、4元和3元。韻達的單件收入最低,僅為2.33元。
與此同時,自2014年起,中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已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從人均業務量來看,中國人均快遞業務量約10.2件,仍低于美國等成熟市場的水平,人均快遞業務量仍有上升空間。
“現階段我國快遞量已是世界第一位,但從發展指數來看,僅僅排在28位,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家郵政局智庫專家、永驛物聯智庫負責人邵鐘林表示,傳統品牌地面銷量仍占90%,因此,隨著互聯網發展,運量釋放還有空間,快遞企業也有增長的條件。
邵鐘林說,快遞業之前都不上市,競爭態勢均衡。但申通率先借殼上市,打亂了格局。其他企業如果不跟上,就會輸在資本市場的起跑線上。
“目前快遞行業的競爭已經由價格蔓延到了資本層面,粗放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未來快遞業將面臨裝備和人才競賽,還要進軍國際市場,需要大筆資金投入,這些都倒逼企業上市。”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
但邵鐘林認為,未來快遞企業將成為整個供應鏈條中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但同質化下,未來快遞企業的價格戰也將持續。“也因同質化的存在,未來快遞行業將繼續整合,最終整合成三到四家復合型大公司,以及數個區域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