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左越
上月初,道博股份(600136,收盤價51.06元)披露了公司進入文化產業之后的首份年報。受益于對浙江強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視傳媒”)的收購,上市公司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5倍。
然而在披露出大好業績的一個月之后,道博股份卻因這份年報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上證所直言“公司具體從事的影視業務類型和產業鏈條是業務經營中需要重點披露的事項,而公司披露的過于籠統和原則化。”
凈利潤大增55倍
僅從業績數據來看,道博股份2015年年報可謂頗為扯眼。
2015年度,道博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31億元,同比增長507.55%,實現凈利潤5347.09萬元,增長幅度達到了5504.09%。《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道博股份去年的業績與以往相差甚大,事實上,公司2015年全年的凈利潤幾乎是其2010~2014年5年間凈利潤總和的2倍。
如此的業績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道博股份去年收進麾下的強視傳媒,當時道博股份完成對強視傳媒的收購后,公司業績即一改往日頹勢。2015年一季度凈利潤僅15.46萬元,但第二季度的凈利潤則迅速超過2000萬元,緊接著其第三季度凈利潤也達到1182.57萬元。
在切入新行業的同時,道博股份也逐步剝離了原有的非文化類資產。去年8月,公司將恒裕礦業、健坤物業兩公司部分股權轉出。而在完成上述收購和轉讓股權事宜之后,道博股份主營業務變成三部分:磷礦石貿易、學生公寓運營、影視產品制作銷售。
不過,道博股份這份年報卻讓人有些“看不清”。畢竟,對于市場而言最關心的莫過于其影視類業務的具體情況,而其年報所提供的相關數據卻有些籠統,讓人多少有霧里看花之感。例如,在“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分地區情況”當中,道博股份并未提到主營業務按地區的分類情況,而根據2015年修訂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第27條規定,公司應當結合行業特征和自身實際情況,分別按行業、產品及地區說明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構成情況。
上證所發函來詢問
在年報公布一個月后,上證所向道博股份下發問詢函,其中問題直指其年報表達“過于籠統和原則性”。在問詢函提到的11個問題中,有多個問題都涉及公司年報“未明確披露”“未能充分說明”。
其中,上證所認為道博股份未能明確披露影視業務的具體業務范疇,要求披露電視劇制作、電影制作等各業務類型的收入、成本、毛利率、以及與上年對比變化情況,并結合行業變化、競爭狀況以及公司發展戰略,分析說明上述變化的原因。
同時,還要求道博股份披露已經儲備的優質劇本,以及相關知名制片人、導演、演員等演職人員的具體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上證所的這份函件堪稱詳細,其中要求說明存貨中前五大電視劇、電影作品合計賬面余額及相關作品信息,包括作品名稱、預計制作完成(上映)時間、實際制作進度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