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市場比較,中國A股再次暴跌與上次有著本質不同。進入2016年后,全球股市無一幸免都出現與中國A股一樣的暴跌。中國A股不可能獨善其身。
開年第一周,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5.9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7.26%,道指下挫達6.19%,標普500和道指均錄得2011年9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淪為史上最差新年開局。而覆蓋多個發達和新興市場的MSCI全球指數開年一周已經累計下跌7%。
此外,日經225指數連跌5日,一周之內下挫1335.75點或7.02%,新年首周跌足5日,尚屬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香港恒指一周以來連日走低,累計下跌6.67%,為四年半來最大周跌幅。另外,臺灣加權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一周內分別跌去5.33%及2.23%,澳大利亞標普200指數走軟5.76%。
歐洲市場同樣慘不忍睹,過去的一周,富時100下跌5.28%,歐洲地區最慘的是德國DAX,下跌8.32%。
全球股市開年“橫尸遍野”,內在基本原因仍在于經濟基本面差強人意。中國經濟多項指標出爐后,仍然呈現非常之不景氣狀態。PMI創下新低,2015年通脹低位收官,全年CPI漲幅1.4%,尚不及年初3%目標的一半,創下六年來新低。與此同時,全年PPI同比跌幅進一步加深且連續四年出現負增長。消費品價格與工業品出廠價格出現雙通縮,尚屬歷史之罕見。中國經濟差于全球其他地區包括歐洲等,與美國更不能相比較。那么,中國A股豈能獨善其身呢?這一輪暴跌與去年6月份的股災是本質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全球性趨勢,而不是中國內部的單一因素。
必須從全球經濟金融大格局來看待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新興市場大國的中國股市的暴跌。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正在大調整、大轉換、大轉軌。過去新興市場體是一片藍海,投資投機多多,國際資本都競相涌入。出口導向型經濟使得新興市場體成為國際資本青睞的熱土。然而,一場金融危機后告訴新興市場,出口導向型經濟是難以為繼的。經濟轉到內需驅動、創新驅動為主上是不二選擇。隨之帶來的是,國際資本流出等金融問題。
以美聯儲加息為標志,經濟動力結構、金融資本流向格局都發生極有可能引發新興市場體國家金融危機的大轉變。這一輪股市暴跌說到底、最根本的根源還是美聯儲加息這個導火索引爆的。美聯儲一旦進入加息通道后,每一次對國際金融市場都帶來巨大震動和危機。一些出口導向型經濟國家都遭受巨大沖擊,全球金融市場都遭遇重創。日本房地產、金融市場泡沫破滅從而導致長達幾十年的經濟難以翻身就是明證。
目前,美聯儲已經進入到加息通道,而現在30多歲的年輕分析師根本沒有經歷過美聯儲加息沖擊的洗禮。盲目樂觀,盲目看多,蔑視美聯儲加息的沖擊,不屑一顧其影響,都給股市等金融市場埋下了禍根,也給投資者以誤導。去年12月美聯儲啟動首次加息后,剛開始影響并沒有顯現出來,一些投資者就以為美聯儲加息是紙老虎。筆者曾經提醒,后續影響和沖擊將會很大的。結果,不幸言中了。
另一個教訓是,去年股災以及后來到上周為止的國家隊揠苗助長入市買漲股價行為嚴重扭曲了市場。使得中國A股泡沫加劇,虛高嚴重,而最終股市還是要回到基本面、打回原形的。股市市場化程度非常之高,無形之手應該充分發揮作用,有形之手千萬不要隨意干預。這個教訓一定要牢牢記住。
進入新年后的新一輪股市暴跌,使得管理層、國家隊又面臨抉擇和挑戰。救與不救?如何救市?筆者認為,最好的救市措施是針對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和消費需求層面盡快出臺實質性利好刺激政策,比如:大幅度減稅降費,實質性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徹底放開市場、取締門檻和審批權,把市場激活,把民資激活,把消費內需激活。同時,加大力度推進改革,切切實實讓市場機制起決定性作用。股票發行注冊制、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自由使用等改革應該盡快落地,國企改革全力推進等把改革紅利釋放出來。只要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徹底改善了,股市不想走好都難。
千萬不要讓國家隊再揠苗助長救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