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5年三季報的數據,從上市公司的創利大戶、虧損大戶、對2015年年報業績進行預測的公司進行分析,由此來對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業績進行一下量化的預測。
盈利巨頭業績貢獻降低
去年三季報數據顯示,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額最高的前20名上市公司的凈利潤額之和,占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60.31%,集中度同比下降、環比微升,2014年三季報這一數據為66.03%,2015年半年報的為59.47%。銀行、石油石化、保險行業的景氣狀況將對滬深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產生直接影響,銀行業績占整個上市公司的比重比2015年半年報出現上升,而石油石化、保險則出現下降。這20家公司除了中國神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三季報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以外,其余17家全部實現增長。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中信證券、中國平安。
從截至1月17日的業績預警情況看,這20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中國石油、中國神華預計業績大幅下降。若按單季環比計算,2015年第三季度凈利潤比2015年第二季度環比出現下降的有16家公司。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20家創利大戶中,4家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環比增長,2家公司年報預計大幅下滑。16家銀行類上市公司中,僅有寧波銀行預計略增。盈利巨頭對整體上市公司凈利潤的貢獻降低。
虧損大戶負面拖累加重
2015年三季報虧損的有463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6.54%,2015年半年報這兩個數據為440家和15.71%,2014年三季報為339家和13.12%,顯示虧損面同比、環比均會出現上升。虧損額最高的前20名上市公司的虧損額之和,占已披露三季報虧損上市公司虧損總額的37.58%,集中度環比、同比均下降。石油石化、煤炭、鋼鐵類上市公司較差經營狀況對滬深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產生了拖累。
從截至1月17日的業績預告上看,上述20家上市公司中,12家公司預計2015年年報虧損。1家公司預計業績大幅下滑。2家公司預計業績略有下降。1家公司發布業績不確定的預測。其余4家公司均未發布業績預警公告。
虧損大戶有六成明確了2015年年報繼續虧損,其中有2家公司由2015年半年報盈利轉為2015年三季報虧損。按單季凈利潤計算,7家公司虧損額環比減少,2家公司由2015年半年報盈利轉為2015年三季報虧損。由此預計,虧損巨頭對上市公司年報業績的負面拖累加重。
負面影響幅度約為0.5%
截至1月17日,滬深兩市共有1272家上市公司對2015年年報業績進行了預測。其中,首次虧損的133家,繼續虧損的35家,繼續盈利的有149家,業績大幅下滑的有124家,業績大幅增長的有269家,有一定增長的有292家,有一定下降的138家,扭虧的有88家,業績不確定的有44家。預增公司家數最多的前五個行業為化工、電子元器件、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預減公司家數最多的前五個行業為機械設備、化工、建筑材料、有色金屬、采掘。
針對已經對2015年年報業績進行了預測的公司,和2014年年報相比,預計扭虧的公司減少了218.65億元的虧損額,有預計業績大增的公司也貢獻了630.87億元的新增利潤,預計略增公司貢獻261.16億元,共計1110.68億元。預計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減少盈利額約1029.41億元,預計首虧的公司則增加了虧損額94.13億元,預計略減公司減少盈利額114.22億元,共計1237.76億元。相抵之后形成新增虧損額127.08億元。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報虧損上市公司虧損額總和為865.66億元,而所有上市公司三季報凈利潤總額為19969.25億元。假設2015年年報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為三季報的1.33倍,發布業績預測的公司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負面影響比重約占0.48%。
在整體上市公司業績上,盈利巨頭的正面影響降低,但虧損巨頭的負面拖累加重,預警公司對整體業績有微幅負面影響。由于作為對比基數的2014年年報業績當時已經增幅放緩,目前我們預計2015年年報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507元,同比下降幅度約為8%,等同于2015年三季報的同比下降幅度。( 西南證券 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