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5年四季度GDP增長6.8%,全年增長6.9%;12月累計投資10%(前值10.2%),消費 11.1%(11月11.2%),工業增加值 5.9%(11月6.2%).
央行表示,對于中期流動性需求,將通過分別開展MLF、SLF、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持。
基本結論
1、增長低于預期。4季度,尤其是12月經濟數據弱于預期。數據表象上看,12月供給側的工業增加值扭頭向下(5.9,前值6.2),周期性行業產量縮減、產能去化的影響較大,而汽車刺激政策12月趨于弱化,從而產生下滑的凈結果;未來政策動能將進一步消退,且需求下滑趨勢明確,故周期的調整仍將進行。若歸納四季度的工業與服務業變化,工業略有回升受益于政策刺激、但服務業的拖累較為嚴重,主要是金融與地產增加值下滑。
同樣,需求側的投資全線下滑,內生性乏力以及資金約束均較為明顯,其中基建下滑、產能投資中的高端制造裝備等也同樣下滑;地產投資仍然下滑,并且由于地產銷售下降的大趨勢顯現,新開工、土地等指標的波動并沒有趨勢意義。
從投資角度看,我們15年12月初的年報預計,“16年基建投資對沖難度較大、但也必須大力對沖”;“若維持投資穩定,假設地產投資-1(15年1)、制造業投資2.4(前值8.1),基建增速需29%才能完全對沖”,因此基建投資在2016年的穩增長中地位更加重要,同時“新基建(例如城軌替代高鐵)、新產能(能源結構變化)、新材料(例如鋼結構、環保建材)、新消費設施等成為政策抓手”。
而16年的季度增長節奏,年報指出:“相對高位開局,三滑一回”。二季度是礪練季,三季度成為政策與經濟交互的“大決戰”,主要依靠新基建、新產能發力,四季度有望回穩。
2、“準”雙降按時撫慰。央行召開的商業銀行座談會提出,通過MLF、S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持,并適當下調3個月MLF利率至2.75%.
從政策意圖上看,通過用適度寬松、調降市場利率取代降準、降息,政策力度相對要弱、同時對匯率的擾動也將較弱,反映了政策的穩健性;(類似與我們對降準的判斷)該類操作應當不具備連續性。
因此,政策對流動性風險的防范有益,屬于典型的托底;但對實體經濟的驅動,在轉型與周期方面的幫助可能不大;延伸一點看,對于各類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產,引發的價格波動也將小于系統性雙降。而我們的年報也指出,“16年流動性有底線、有上限”,含義正在于此。16年“欠補”之際給予托底,而15年則是過于寬松并且低效。
3、下一次預期與政策的反向交叉,其實不遠。一個重要的觀測或推測,是匯率什么時候再次市場化貶值?當前匯率短期穩定,但主要是政策力度加大的結果。而經濟基本面下降,隱含在市場化加強的匯率中是時點問題;
高頻數據也體現出2016年1月同比水平更低,2月1日的PMI、3月中旬公布的1-2月經濟數據則都是重要的事件時點。考慮到2月1日仍然屬于春節前后的“維穩期”,因此成為第1個測試維穩力度以及多個市場彈性的觀測日.
年初人民幣的貶值進程嘎然而止、應當并非年內的底線。我們15年11月專題、兩次電話會議指出,5%(6.84)可能年度的臨界水平,2016年也將“測試”雙向波動。因此,根據經濟波動推斷匯率變化,具有相當強的趨勢參考意義。
匯率不出清式的貶值帶來的被動緊縮不可避免,同樣也會在臨界點享受政策“拖住底線”的呵護;2016年類似的波動可能還會重復,并且勞碌研究員推理邏輯、考驗投資者的知行合一;本文第一部分的增長基本面、第二部分的流動性能夠共振改善之時,才是2016年的關鍵。
以下為數據分析正文:
15年GDP增長6.9%,其中四季度增長6.8%,低于預期,服務業高基數下超預期下滑,工業季度看有所回升,但12月表現較差;年報預計16年的季度增長節奏,“相對高位開局,三滑一回”。二季度是礪練季,三季度成為政策與經濟交互的“大決戰”,主要依靠新基建、新產能發力,四季度有望回穩。
15年四季度GDP季調環比增長1.6%,較三季度進一步下滑(1.8%);其中,第二產業增速提高0.3至6.1%,汽車刺激政策對工業回升起到主要作用;第三產業增速下滑0.4至8.2%,除了金融業高基數影響外,地產銷售下滑也造成一定拖累,同時通縮向收入、消費領域蔓延,服務業增長動能也被削弱。
一、投資難抵下滑趨勢
15年投資增長10%,較14年(15.7%)下滑5.7個點,為2000年以來最低。主要投資類別中,房地產大幅下滑9.5個點,僅增1%;制造業下滑5.4個點至8.1%,低于整體投資水平;基建投資維持相對高位,下滑3個點至17.3%.
12月單月投資僅增6.8%(11月10.8%),為2005年以來單月投資最低水平。其中,基建投資下半年下滑明顯,及至年末僅增10%(下滑13個點),制造業投資創歷史新低(4.4%),地產投資延續負增長(-1.9%).
未來看,投資仍存下滑空間。新開工計劃投資、資金來源等前瞻新指標均表現不佳。地產銷售下滑、新開工負增長,預示地產投資下行趨勢比較確定;同時,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產能調整深入進行,制造業投資還有一定下滑空間;16年,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適當增加需求,對基建投資的要求更高。
二、汽車行業帶動效果衰減,唯消費相關行業略穩
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1月短暫回升后再度回落(-0.3至5.9%)。政策扶持的汽車制造仍表現最好,但環比動能明顯衰竭,未來對工業提振效果有限。其他方面,傳統周期行業小幅波動,低于平均水平;輕工業弱穩,略高于平均水平;通用專用設備增速極低;受益于“穩增長”政策的鐵路、電氣設備制造低位小幅提高;高新技術類增速相對較高,但持續放緩。
未來看,工業產出向下的趨勢不變,轉型的壓力也非常大。一方面亟需卸下過剩行業包袱,另一方面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面臨瓶頸、甚至存在進一步演化為過剩行業的風險。因此供給側改革具有內生性、孵化等待性,未來走在證實證偽的路徑中。
三、消費:汽車刺激效果弱化
12月名義消費下滑0.1至11.1%,實際消費下滑0.3至10.7%,15年消費累計增長10.7%,實際累計同比10.6%.12月單月來看,扣除價格因素(CPI提高0.1%),實際消費增長下滑更多。主要消費類別中,除地產相關消費因時滯保持較高水平、石油及制品類消費降幅收窄外,其他類別消費大多下滑,如通訊器材類消費下滑至3.9%,為10年以來最低水平;政策推動的汽車消費增速放緩。
目前,地產銷售放緩,必將影響后期相關消費;同時看到,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提振效果在減弱。未來看,消費前景取決于相關政策刺激(如減稅)效果與收入周期調整的賽跑,這一點從車輛購置稅減半處得到一定體現。隨著經濟下行,通縮從周期品向消費品、收入領域蔓延不可避免,居民收入后周期性放緩將逐漸影響消費。
具體數據細節如下:
一、投資難抵下滑趨勢
15年投資增長10%,較14年(15.7%)下滑5.7個點,為2000年以來最低。主要投資類別中,房地產大幅下滑9.5個點,僅增1%;制造業下滑5.4個點至8.1%,低于整體投資水平;基建投資維持相對高位,下滑3個點至17.3%.
12月單月投資僅增6.8%(11月10.8%),為2005年以來單月投資最低水平。其中,基建投資下半年下滑明顯,及至年末僅增10%(下滑13個點),制造業投資創歷史新低(4.4%),地產投資延續負增長(-1.9%).
未來看,投資仍存下滑空間。新開工計劃投資、資金來源等前瞻新指標均表現不佳。地產銷售下滑、新開工負增長,預示地產投資下行趨勢比較確定;同時,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產能調整深入進行,制造業投資還有一定下滑空間;16年,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適當增加需求,對基建投資的要求更高。
1、新開工低增長,資金來源下滑明顯,均掣肘后期投資。(1)新開工計劃投資額僅增0.7%,累計5.5%顯著低于投資水平,制約后期投資。(2)資金來源增速下滑(-5至9.6%),環比僅增4558億,低于05-14年水平;其中,僅預算內資金(環比+671億)維持較高增速23.8%,自籌資金(環比+1601)增速下滑至12.2%,信貸增長大幅萎縮(同比-13.1%,環比僅+671億,環比增量低于1998年以來任何一年).
2、基建投資內生性下滑為主因(基數因素影響有限,11月反彈主因低基數),其中鐵路、水利大幅負增長,公共事業、道路運輸均有一定程度下滑。具體看,(1)交運投資僅增3.3%,除了道路運輸方面基數較高,鐵路投資大幅下滑-26%也造成拖累;(2)水利環境類投資下滑18個點至14.6%,主因水利大幅萎縮25%,此外占比最大的公共設施管理業也有一定程度下滑(-6至24.7%);(3)公共事業部門(電熱燃氣水)投資小幅下滑3個點至17%,表現相對穩定。
3、制造業投資再創新低,單月僅增4.4%,除政策帶動汽車制造投資增速提高,包括高端裝備制造在內的主要投資類別均下滑。具體看,(1)鐵路等運輸設備、電氣機械行業投資大幅下滑(分別-14%、4%);(2)高新技術行業發展遭遇瓶頸期,投資增速下滑(計算機通信僅增4.4%,金屬制品業9%);(3)傳統周期性行業投資負增長或在低位:有色-12%(累計-4%)、非金屬礦物制品-6.7%(累計6%),鋼鐵5.7%(累計-11%);(4)通用、專用設備投資保持中等水平(11-12%),相對穩定;(5)政策受益的汽車行業連續3個月保持在高位(單月20%,累計14.2%).
4、地產投資延續負增長,銷售下滑,資金來源下滑,低基數下新開工、土地成交降幅收窄。(1)地產投資延續負增長:15年地產投資僅增1%,較14年大幅下滑9.5個點,其中12月單月投資連續第5個月下滑(-1.9%,11月-5.1%).(2)投資資金來源增速下滑,其中貸款大幅下滑:總資金來源環比+1644億至1.26萬億,回升力度不及14年同期,主因貸款來源渠道不及去年(環比+55億,同比-20%),定金及預收款(16%)、個人按揭貸款(27%)、自籌資金(5%)環比增量尚可。(3)地產銷售下滑:12月地產銷售面積、銷售額均有較明顯的下滑(面積-7至1.6%,金額-12至8%),與高頻數據相一致,此前11月的銷售回升主因低基數,未來看1、2月基數較低,地產銷售增速可能小幅回升;15年全年地產銷售增長由14年負增長轉正(面積6.5%,金額14.4%).(4)土地成交、新開工面積跌幅收窄或因低基數,未來可能維持在較低水平,同比數據逐步回升:自14年底,土地成交、新開工面積持續深度負增長,低基數作用下,12月兩者跌幅收窄(購置土地面積-20%,新開工-6.7%).(5)去化周期降至年內最低:12月商品房去化率降至3.7個月(前值4.9),其中住宅-0.8至2.76個月。
二、汽車行業帶動效果衰減,唯消費相關行業略穩
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1月短暫回升后再度回落(-0.3至5.9%)。政策扶持的汽車制造仍表現最好,但環比動能明顯衰竭,未來對工業提振效果有限。其他方面,傳統周期行業小幅波動,低于平均水平;輕工業弱穩,略高于平均水平;通用專用設備增速極低;受益于“穩增長”政策的鐵路、電氣設備制造低位小幅提高;高新技術類增速相對較高,但持續放緩。
未來看,工業領域整體下行壓力下,一方面亟需卸下過剩行業包袱,另一方面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面臨瓶頸、甚至存在進一步演化為過剩行業的風險。此背景下,堅持供給側改革,提升效率、實現企業盈利、產業邁向中高端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1、三大門類變現分化:采掘業連續4個月下滑后首次回升(+1.1至1.4%),公共事業部門下滑明顯(-3至-0.8%)主因發電量大幅下滑(-3.7%),制造業小幅下滑(-0.2至7%).
2、制造業整體下滑,其中政策扶持、消費相關表現較好
(1)汽車:政策扶持效果減弱。工業增加值小幅下滑至12%(前值13%);汽車產量日均環比持平前值8.5萬輛,全月產量環比僅增3.2%,較前兩個月明顯下滑(11月16%),同比暫穩(16.3%,前值16%)。隨著政策效果遞減消退,預計后期增速將回落。
(2)傳統周期行業小幅波動,低于平均水平: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回落較明顯(-1.8至5.2%),與產量下滑相對應(生鐵-7.1%、粗鋼-5.2%、鋼材-3.4%);有色工業增加值高位小幅波動(-0.1至11.7%),十種有色金屬產量下滑(-4.6%);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增加值提高(+1.4至6.6%),對應水泥產量跌幅收窄(-3.7%).
(3)消費相關的輕工業弱穩,略高于平均水平:食品制造(-1.1至8.5%)、紡織(+1.2至7.6%)行業與消費關系較為密切,工業增加值小幅波動,略高于平均水平。
(4)政策受益的鐵路、電氣設備制造低位小幅提高,通用專用設備增速極低:在經濟下滑、投資下滑背景下,通用專用設備負盈利,裝備制造由成熟邁向過剩,相關行業增加值低位徘徊(通用1.2%、專用3.2%、鐵路等運輸設備3.8%、電氣機械7.7%).
(5)高新技術行業增速相對較高,但發展遇瓶頸、持續放緩:高新技術行業發展遭遇瓶頸,雖然在工業中保持相對高位,但盈利下滑、工業增加值持續放緩(計算機-3.5至7.6%,金屬制品-1至6.2%,醫藥-0.2至8.6%,化學制品+0.6至9.1%).
3、產銷率季節性小幅提高,但不及去年同期(98.6%,同比-0.1,11月97.4%),需求仍然較弱;出口交貨值跌幅擴大(-4.3,前值-2),與海關公布的外貿數據不太一致(跌幅收窄).
三、消費:政策提振效果減弱
12月名義消費下滑0.1至11.1%,實際消費下滑0.3至10.7%,15年消費累計增長10.7%,實際累計同比10.6%.12月單月來看,扣除價格因素(CPI提高0.1%),實際消費增長下滑更多。主要消費類別中,除地產相關消費因時滯保持較高水平、石油及制品類消費降幅收窄外,其他類別消費大多下滑,如通訊器材類消費下滑至3.9%,為10年以來最低水平;政策推動的汽車消費增速放緩。
目前,地產銷售放緩,必將影響后期相關消費;同時看到,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提振效果在減弱。未來看,消費前景取決于相關政策刺激(如減稅)效果與收入周期調整的賽跑,這一點從車輛購置稅減半處得到一定體現。隨著經濟下行,通縮從周期品向消費品、收入領域蔓延不可避免,居民收入后周期性放緩將逐漸影響消費。
具體看:
消費形態:商品零售增速下滑0.1至11%,餐飲收入下滑0.3至11.2%,今年以來餐飲收入持續高于商品零售,12月兩者增速差(0.2)降至年內最低。
商品零售中:
(1)通訊器材類消費大幅下滑,除高基數,反映消費需求提升:11、12月通訊器材類消費連續大幅下滑(11月12.2%、12月3.9%),除了高基數,與該消費領域相對飽和、消費者更注重產品升級、服務體驗不無關系。
(2)石油及制品類消費拖累減緩:跌幅收窄5.3至-2.6%,為15年表現最好的月份。
(3)政策效果遞減,汽車銷售放緩:12月汽車銷售小幅下滑0.9至8.1%,其中固然有高基數影響,但在當前汽車保有量較高、經濟下滑制約居民收入背景下,政策彈性有限,未來政策效果將逐步遞減。
(4)地產相關消費保持相對高位:雖然地產銷售下滑,但由于時滯,地產鏈條相關消費仍保持相對高位(建筑裝潢材料+3至20%,家具+2至16.5%,家電-4.5至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