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金融
1、央行、證監防范風險、控制杠桿。央行征收境外人民幣存款準備金,收縮套利杠桿、同時也將產生聯動的緊縮效應;證券期貨工作會議糾偏15年不足,強調16年的監管本位與風險防范。上述關于金融市場的政策,延續了四季度貨幣工作例會、央行外管、保監會等系列政策思路,對比15年的創新與加杠桿,16年關鍵詞則是控制杠桿、防范風險。而如果考慮到匯率穩定伊始、價格小幅反彈,結合防風險、降杠桿的導向,央行在雙降方面將更加謹慎,雖然不排除春節前后降準的可能,但衰退式的寬松當下較為明顯,近期地產企業債融資利率也再創新低,因此政策的連續性不足。
央行自1月25日起將對境外(存放境內代理行的)人民幣征存款準備金,收縮境外人民幣借貸杠桿,可能產生凈緊縮效應3000億左右;疊加前期對部分外資銀行的業務限制,進一步降低套利資金、穩定匯率。
由于目前缺乏有質量會計數據,推斷方面:截止2014年底,境外人民幣存款約為2.78萬億元(較年初+7000億元),按照此增速推斷,目前離岸人民幣量級或在4萬億左右,與此同時,2015年資金流出大約3萬億量級,按照三分一估算,涉及到萬億量級境外人民幣面臨準備征收;而1月16日的證券期貨工作會議,也將基調定位糾偏15年虛擬與實體、創新與規范、借鑒國際與立足國情等四方面不足,強化16年監管本位與風險防范。
2、人民幣盤整、但港幣匯率大幅波動;預期層面看,人民幣、港幣匯率并不穩定,前者雙向波動、貶值可能并未到位;關于后者,盡管港府強調未有改變港幣掛鉤美元的意圖,此前也屢屢戰勝困難;但客觀而言,隨著人民幣貶值幅度漸進,對香港的零售遭遇的打擊將更加明顯,而15年2、3季度,香港進出口貨物也連續大幅負增長。因此,擴大波動區間、乃至脫鉤,形成了金融市場的概率推斷。
二、行業供需
1、地產銷售反彈主因低基數效應:30個樣本城市銷售增速反彈(1月前14天增長30%,12月9%),并預計1、2月份地產銷售好于12月,主因低基數效應,去年1-2月為330地產刺激前夕的短期低谷;經歷了連續兩年下滑后,土地成交面積低位略有增長。
2、鋼材價格自反彈后出現首周回落,正平衡、持續改善的幅度,需視未來供需而定。與價格回落對應的是,全國高爐開工率短暫回升后上周再度低位下滑;此前一兩周看社會庫存繼續低位小幅下滑,而鋼企庫存下滑幅度更大,反映12月中旬鋼價見底以來的正面平衡逐漸建立。未來的價格與利潤的二階變化,需要視需求與產量產能的進一步交互而定,近期的價格上行主要來自供給側的變化,節后需觀察是否更多的產能退出。
3、電廠煤耗較12月進一步下滑,同比跌幅擴大3.5個點至-12.8,隱含1月的淡季尤為平淡;從11、12、1月的煤耗表現看,其環比表現逐漸弱于14年,體現刺激政策與去產能的影響交互;BDI再創歷史新低,CCFI低位徘徊。
4、12月汽車銷售延續強勁反彈之勢(18%),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高增長,近期電影票房高增長。
三、物價追蹤
1、CPI小幅反彈。1月以來豬價上漲加速,大部分食品價格節前上漲,環比漲幅較12月(1.5%)有所回落,非食品價格小幅波動,1月CPI預測區間為[1.7,1.9].
2、PPI降幅收窄。12月中下旬周期弱平衡被打破,近期大部分工業品價格回落,加之風險事件頻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等多重因素,上周生產資料價格下滑明顯,但價格回落在前期上漲的基礎上,所以預計1月PPI環比降幅較12月收窄,PPI預測區間為[-5.2,-5].
正文如下:
一、宏觀、金融
1、央行、證監防范風險、控制杠桿。央行征收境外人民幣存款準備金,收縮套利杠桿、同時也將產生聯動的緊縮效應;證券期貨工作會議糾偏15年不足,強調16年的監管本位與風險防范。上述關于金融市場的政策,延續了四季度貨幣工作例會、央行外管、保監會等系列政策思路,對比15年的創新與加杠桿,16年關鍵詞則是控制杠桿、防范風險。而如果考慮到匯率穩定伊始、價格小幅反彈,結合防風險、降杠桿的導向,央行在雙降方面將更加謹慎,雖然不排除春節前后降準的可能,但衰退式的寬松當下較為明顯,近期地產企業債融資利率也再創新低,因此政策的連續性不足。
央行自1月25日起將對境外(存放境內代理行的)人民幣征存款準備金,收縮境外人民幣借貸杠桿,可能產生凈緊縮效應3000億左右;疊加前期對部分外資銀行的業務限制,進一步降低套利資金、穩定匯率。
由于目前缺乏有質量會計數據,推斷方面:截止2014年底,境外人民幣存款約為2.78萬億元(較年初+7000億元),按照此增速推斷,目前離岸人民幣量級或在4萬億左右,于此同時2015年資金流出大約3萬億量級,按照三分一估算,涉及到萬億量級境外人民幣面臨準備征收;而1月16日的證券期貨工作會議,也將基調定位糾偏15年虛擬與實體、創新與規范、借鑒國際與立足國情等四方面不足,強化16年監管本位與風險防范。
2、人民幣盤整、但港幣匯率大幅波動;預期層面看,人民幣、港幣匯率并不穩定,前者雙向波動、貶值可能并未到位;關于后者,盡管港府強調未有改變港幣掛鉤美元的意圖,此前也屢屢戰勝困難;但客觀而言,隨著人民幣貶值幅度漸進,對香港的零售遭遇的打擊將更加明顯,而15年2、3季度,香港進出口貨物也連續大幅負增長。因此,擴大波動區間、乃至脫鉤,形成了金融市場的概率推斷。人民幣匯率方面:(1)上周,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微升0.02%、1.03%(年初首周分別貶值1.47%、1.74%),在岸離岸匯差收窄至273;(2)CFETS指數升值0.42%(此前一周貶值-0.94%)至100.46,除兌美元、盧布中間價略有貶值外,對其他國家匯率中間價均升值;(3)以BIS權重計算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0.35%,其中兌發達國家升值0.1%,兌非發達國家升值0.75%。(4)12個月NDF較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幅度收窄至5.08%(此前一周5.48%);(5)上周,周初央行干預離岸匯率時,香港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CNY Hibor大幅飆升,隔夜周一13.4%、周二66.82%,之后逐漸回歸正常,但周四、周五香港匯率大幅波動,較美元貶值;(6)上周,境內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成交量周均218億美元,較前一周344大幅下滑,回歸正常水平;(7)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略有1bp至72bp(美債收益率下滑更多).
3、上周,貨幣市場利率(7D除外)、票據直貼利率、債券收益率、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延續前一周趨勢,小幅下行,民間融資利率有所回升;1月平均來看,除隔夜利率水平高于12月外,其他期限大多降至12月平均水平以下。(1)隔夜利率小幅下降0.5bp,7天期回升3bp,其他期限下降幅度略大(年前上升較多);(2)票據貼現利率下行6bp至3.04%,月平均3.05%,基本持平12月3.04%;(3)民間融資利率小幅回升(溫州+16bp至18.43%,廣州3個月期限+17至15.64%);(4)國債、國開債收益率小幅下行,利差較小:1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下行9bp至2.28%、2.75%,利差維持47bp的較低水平不變;1年、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分別下行10、8bp至2.37%、3.02%,利差擴大2bp至65bp(歷史上的較低水平).
4、利率債如期發行,信用債發行節奏略緩;央行通過公開是市場增加一定流動性;12月外匯占款繼續大幅流出。(1)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400億。(2)12月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占款下降7082億元,至24.85萬億;15年,外匯占款累計下降2.2萬億,為1998年有統計以來首次凈流出。(3)截止1月16日,利率債凈融資約991億,信用債凈融資約594.6億,合計1585.6億;與15年相比,利率債發行節奏尚可,信用債發行不及15年同期,主要是短融、定向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凈融資為負(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發行均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