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個交易日如此大跌出乎所有人意料,作為熔斷機制的首秀竟直接熔斷收場,暴露了該制度的缺陷,因為個股有10%的漲跌限制,而股指期貨又設置了5%、7%的漲跌限制,多重標準之后的結果不僅沒有降低風險,反而擴大了恐慌。
引發如此恐慌的原因一方面是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是市場對于即將到來的1月8日的解禁洪峰充滿擔憂,這種擔憂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性連鎖反應;但是細細分析我們發現所謂解禁的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可怕,經過測算,大股東解禁數額大約8600億,按照2015年月度減持的平均數15%計算,其實1月份的拋壓也就在1200億左右,此數額與678月份市場4萬億的去杠桿不可同日而語,完全可以平穩消化,同時我預計相關的窗口指導措施將很快出臺,因此短期調整顯然是過度反應。預計調整空間與時間都將非常有限。
由于周一市場出發熔斷機制,如果沒有配套的托底政策出臺給市場更多信心那么短期而言市場尚有一定的調整壓力存在,因此雖然我們并不擔心市場會有多大風險,但策略上短期還是要控制倉位,并關注短期拐點的出現,做好加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