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震驚中外的中國式股災不能輕易被忘卻。本短文難以概述股災的各個原因,只是從投資人直觀邏輯性感悟認為,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國股票市場,要遵循牢記一個規律,欲速則不達,一口吃不了胖子。
眾所周知,2015年初上證指數3200點,相對于曾經的6000點,只是半山腰。但從2014年5月份起,僅僅半年時間,上證指數、創業板、中小板指數上漲幅度超過50%。上證指數從2014年5月的2000點起步,半年時間沖破3000點。這時,滬深股市不少理性投資人發出希望慢牛的呼聲,可是,慢牛的美好愿望被瘋牛、快牛的現實碰得粉碎。兩會期間,金融高管發出了力挺牛市的強烈信號:改革牛、資金牛,資金流入股市不等于脫離實體經濟。更有甚者,人民日報官媒出現了4000點是牛市剛起步的文章。于是,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200點直接沖到6月上旬的5000余點。中國滬深股市每天幾萬億的成交量不但大幅超過美國,而且接近全世界股票交易量總和。這期間,場內融資、場外配資、股指期貨、程序化交易、傘型信托等各類創新工具推波助瀾。高昂的股價泡沫一旦碰到去杠桿化的降溫措施,加上惡意做空的工具和少數犯罪嫌疑人的私利,滬深股市突然陷入冰火兩重天,中國式股災前所未有地爆發,多少投資人數年來的積累一夜化為烏有。股災期間,股市已成為投資人財富的絞肉機。所幸的是,國務院各管理部門陸續出臺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不僅停掉新股發行,對場外配資、程序化交易、股指期貨采取斷然措施,而且,直接動用券商、銀行資金進場,大規模買股托市,市值規模達到空前的1萬余億資金。中國股市沒有先例,國外股市沒有這等規模的先例。
到本周末,上證指數穩定在3500—3600點區間,年度漲幅在10%左右,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年度漲幅超過上證指數。上證指數這個幅度按年度漲幅衡量可以說符合慢牛標準。一年來,滬深股市大漲大跌,牽動無數投資人的心和血,到頭來,市場以不可扭轉的意志和結局,告訴投資者,必須慢牛,否則欲速則不達。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幾乎同樣的道理,同樣的結局,被場外融資和場內融資平倉消滅的投資者多數是操之過急,忘了發財致富同樣需要一步一步、慢牛前行的道理。而相對成功的投資者,往往對慢牛的理念把握到位,一旦市場過熱或過冷,則采取相反操作策略。以此理念展望明年,我們無法預測明年大盤和個股的具體走勢,但可以用欲速則不達的慢牛道理來指導實戰。如果大盤上漲再度演變成快牛、瘋牛,那么,拋股落袋為安;反之,則積極買股持股。滬深股市是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發財致富的機會更多,但如果忘記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無論市場、機構和個人都要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