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推出國企重組與員工持股計劃的中國中冶(SH601618),A、H股價同時重挫,其中香港市場公布當日,中國中冶H股(HK01618)重挫16.08%,A股跌停;2015年12月15日,中遠航運(600428)公布重大重組事項,開盤被巨量封單跌停。這與市場中的小盤股與非國有股票重組股瘋狂上漲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么目前市場對國企重組為何反應冷談呢?市場需要反思什么呢
觀察市場發現,今年下半年我國國企改革加速推進。8月24日的《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國企改革配套文件進入密集發布期,包括《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等政策不斷出臺,應該說這是國企改革的一個較好發展與支持期。
從最近12月初的10天時間情況來看,就有三起央企重組。首先南光(集團_)有限公司與珠海振戎公司實施重組;其次是中國中冶與五礦集團的整合。12月8日晚,上市公司中國中冶發布公告稱,當日接到控股股東中冶集團通知,經國資委批準,中冶集團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實施戰略重組,中冶集團整體進入中國五礦,成為中國五礦的全資子公司;最后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與中國海運(集團)的整合。12月11日,國資委公布,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實施重組,12月15日,中遠航運復牌。從重組時間密度與規模不可謂不大,但中國中冶在香港市場及內地A股市場的較差表現,反映出市場對其一種冷淡的態度。
筆者近日與一位機構投資者交流時,其對當前央企重組的三家公司表示出一種觀點。其表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事,折騰來折騰去,沒什么新意,不會為此買單”。一位普通中小投資者則表示:年年分紅有限,卻不斷左變右,右變左,有本事像西門子、波音等國外上市公司一年分紅四次,這才是真利好,中國中車的重組如何?重組不分紅,股價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虧損慘重。
觀察認為,國企作為A股市場的中堅力量,實際上近年的投資回報相對有限,特別是對二級市場股東而言,而如何引導國企通過提高分紅能力與股東回報意識恐怕是當務之急。在A股市場上國企虧損退市很難,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并不利。如果我們打開紐交所退市來看,實際上各種性質不同的公司退市數是極高的,不注重回報、不提升業績,無論如何重組,其市場的反映均是相對理性的。1995年至2012年美股數據顯示:紐交所共有3000家左右公司退市,納斯達克共有8000家左右公司退市,數量相當可觀的。因此從國企重組的出發點來看,要讓這些國企深刻的認識到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方向,重組不是萬能的,重組是需要業績與回報為出發點的,否則任何企業的重組都難以得到投資者真正的認同,盡管一些重組股在市場中不斷表現,但市場化與法律化是未來市場的一個取向,退市與發展共存環境中,市場需要真正意義的戰略并購與重組,需要能夠提供投資人真金白銀分紅的一個整合。
近期,據2015年12月12日《上海證券報》信息顯示:國資委相關人員表示,國有企業改革將開展混合所有制、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等十項改革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將于明年全面展開。十項試點包括從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工作試點、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應該說這些都具有積極意義,但我們看到業績與股東回報卻沒有一個相關指導,那么這種試點下的重組與整合,對于投資者而言吸引力恐怕不強。
中國中治的整合在市場中受到市場冷談反映,后續的國企整合是否會受到市場同樣的反映呢,對此我們拭目以待,筆者認為,只有建立在以股東回報意識的強強聯合和業績提升為主要出發點的才可能受到市場的重視,這在國際資本市場已形成一個堅定的投資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