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股市場地產板塊幾乎全線爆發,周二板塊指數漲幅達到4.02%,萬科、保利地產等9只地產股集體漲停;周三房地產板塊雖然漲跌互見,但萬科繼續封在漲停上。一切皆因為一個傳聞: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扣除項(12月2日中國經濟網).
筆者認為,這個傳聞絕非空穴來風,或許并不虛。這牽扯到兩大經濟問題:一是個稅整體改革思路方案;二是房地產行業政策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已披露的內容看,個稅改革最終方向是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根本原則是把個人所有收入綜合計算,然后根據相應的稅率,考慮抵扣額后,進行征稽。
以筆者看,與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內地個稅稅率并不高,個稅負擔也不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公平。主要是個稅已經淪為工薪稅,工薪中產階層一個也跑不掉,而逃避個稅征管的群體很多且都是高收入階層,比如:收入畸高的私企老板以及個體戶,還有各種各類灰色甚至腐敗性收入等。
這樣一個思路應該予以重視,如果一邊加大征收力度,主要是將逃避個稅征管的群體全部納入到征收范圍內,另一邊較大幅度降低中產階層個稅稅率或者擴大扣除額度,以及提高高收入群體的個稅稅率。這三項措施實施后,結果將是既減輕了工薪中產的個稅負擔,又不會導致個稅收入下降甚至還會較大幅度上升,還將使得個稅征稽越來越公平。
對于中產工薪階層適度降低稅率的同時,應該擴大個稅起征點或者扣除抵免額度。將中產工薪階層維持家庭基本生活所需的經濟收入應該全面免交個稅。應該在扣除額度上考慮周全。比如:醫療、養老、公積金等五險一金繳費額度應該扣除,同時,按揭貸款月供額度、城市無房者租房租金、維持交通出行的一定交通費用等都應作為扣除項。
美國個稅征收中對單身、單身母子、贍養人口支出、個人住房貸款支出等項目都予以扣除,免征個稅。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在對部分所得項目實行綜合計稅的同時,會將納稅人家庭負擔,如贍養人口、按揭貸款等情況計入抵扣因素,以體現稅收公平。
在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扣除額度上,美國分兩個層次:一是若你是單身并且沒有住房,則你每年可得到一定美元的標準扣除;二是在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利息可以從收入中有所抵扣,當然只限于自住房。
今年5月8日,國務院批轉了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并將于2017年付諸立法。意見特別提到“完善稅前扣除”改革,其中重要內容是增加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等專項扣除項目。
從中國國情來看,在城市家庭中最大的經濟負擔就是住房負擔,包括一次性付款買房、按揭貸款買房、租房等。把這些生活必需的住房系列支付從個稅中予以抵扣是完全必要的。
國外實踐與國內實際都已經證明將自住房貸款利息納入個稅扣除項目勢在必行。
當然,一個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扣除項目不足以引發房地產股進而帶動大盤走高。關鍵在于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扣除額度政策背后透露出的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政策將越來越寬松、刺激優惠將越來越多,依靠房地產穩增長意圖愈加明確。在中央提出房地產去庫存化要求后,相信后續中央層面的政策會很快出臺,地方正在躍躍欲試在房地產上一顯身手。
可以說,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扣除額的舊聞與中央提出去庫存化新政在最合適時點上二者結合在一起,一定會發生一次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