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盈創回收董事長楊光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盈創回收與TOMRA集團共同研發的新型物聯網智能回收機將在明年問世,并且雙方將致力于推動國內出臺支持生產者責任制與押金制的政策,共同開拓未來的押金制市場。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道
11月18日,北京盈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創回收”)同世界最大的回收系統供應商TOMRA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在中國成立兩家合資公司。盈創回收董事長楊光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盈創回收與TOMRA集團共同研發的新型物聯網智能回收機將在明年問世,并且雙方將致力于推動國內出臺支持生產者責任制與押金制的政策,共同開拓未來的押金制市場。
資料顯示,盈創回收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智能固廢回收機具及回收系統運營商和提供商,其母公司盈創再生資源公司是目前亞洲單線產能最大的再生瓶級聚酯切片生產企業,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生產食品級聚酯切片的企業。
“日前盈創回收已經獲得A輪15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這是近期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獲得的最大一筆海外融資。”盈創回收總經理常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將擇機謀求上市。
看好飲料瓶回收市場
常濤介紹,盈創回收自主研發了中國首臺物聯網智能飲料瓶回收機,用戶可以將空瓶子投給回收機,并可以選擇微信充值、公交卡充值、手機話費充值等多種方式返利,以此鼓勵用戶通過自助設備來實現飲料瓶的回收。
目前,盈創回收已在北京的商場、超市、地鐵、公交站、機場、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鋪設近2000臺回收設備,回收飲料瓶近1800萬個。
“我們與TOMRA集團合作將共同開拓中國和國際新興市場,是資源與優勢互補的合作。”楊光澤表示。
常濤介紹,“TOMRA集團的優勢在于硬件,我們的優勢在于軟件,主要是人機交互系統。雙方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共同開拓中國這個巨大的飲料瓶回收市場。”
對很多回收行業以外的人來說,TOMRA集團并非一個熟悉的名字。
公開資料顯示,TOMRA公司成立于1972年,總部位于挪威阿斯克,業務遍及100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約45億人民幣,在全球銷售了85000臺設備,其中75000臺是飲料瓶智能回收設備,10000臺是智能分選設備。
“我們的設備主要在實行飲料瓶押金制的歐美國家銷售,所謂押金制就是國家強制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支付一定的瓶子押金,在退還瓶子時退還押金。我們的客戶主要是負責回收的超市。”TOMRA集團執行副總裁Haakon Volldal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Haakon Volldal 進一步指出,“我們在2000年就進入了日本這個非押金制市場,前十年嘗試直接銷售智能回收設備,但很難賺錢,最近五年與日本住友商社合作聯合運營回收設備,也盈利微薄。基于日本的經驗,在中國,我們將與盈創回收聯手共同探索中國這個非押金制市場,并提前布局未來可能到來的押金制市場。”
引人關注的是,與專注于家電和電子產品回收的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不同,TOMRA集團和盈創回收目前都主要專注于飲料瓶的回收。
“飲料瓶是標準化的廢品,易于回收和再利用。飲料瓶的體積比較大,占到生活廢品的40%,做好飲料瓶的回收,垃圾回收的任務就相當于完成了一半。” Haakon Volldal分析,“所以我們專注于回收飲料瓶的設備生產與銷售。”
常濤介紹,“我們回收飲料瓶,主要是為了幫母公司解決生產聚酯切片的原料問題。飲料瓶的回收價值相對較高,所以目前以回收飲料瓶為主,不過回收對象很快將擴展至廢紙、舊衣物和舊手機等,這些廢品將賣給其他處理企業。”
綢繆未來的押金制市場
盈創回收與TOMRA集團將全面布局飲料瓶回收市場。為此,雙方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其中,盈創陶朗環保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由盈創回收控股、TOMRA集團參股,主要負責非押金制市場的開拓;陶朗環保技術(廈門)有限公司由TOMRA集團控股、盈創回收參股,主要負責研發性價比更高、更具智能化、更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智能回收設備。
“預計今年年底我們將在北京鋪設近3000臺設備,可回收1億只飲料瓶,但北京一年產生60億只廢舊飲料瓶,我們只占到1.5%,市場空間很大。” 常濤分析。
“在一線城市,我們主要采取設備運營模式,已經進入北京和上海市場,明年將開拓廣州、深圳等市場。”常濤分析,在二三線城市將直接銷售設備,目前每年可以直接銷售大約1000臺。
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產生大約5000億只飲料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飲料瓶回收市場。
“但是單靠飲料瓶回收再利用很難實現盈利,目前我們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于飲料品牌商基于回收設備的深度品牌合作。”常濤介紹,今年已經實現盈利。
“在非押金制市場盈利模式上可以進行創新,比如探索"操作屏+機身廣告位"的廣告收入,開發互聯網衍生數據收益,但這些商業模式的前提在于運營設備數量要足夠大,這在短期內不容易實現。”常濤分析,比較實際可行的還要靠飲料瓶回收再利用本身產生的收益。
常濤指出,“我們相信中國未來也會實行押金制,所以要未雨綢繆,提前進行布局。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大數據的積累,為國家制定押金制和生產者責任制等包裝物回收再利用政策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迎接萬億級的押金制市場。”
在智能回收設備運營和銷售業務之外,盈創回收還研發了一個O2O上門回收平臺——幫到家,連接一線回收人員與用戶,以此嘗試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傳統的回收行業。
據盈創回收介紹,用戶微信關注訂閱號“幫到家”,注冊后點擊“上門回收”,填寫地點和品類,即可在“幫到家”上下單。下單成功后,離用戶最近的回收人員將通過電話與用戶溝通,協商上門回收廢品的時間,按照市場價格向用戶支付費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幫到家”只是一個微信平臺,其服務功能已經在朝陽區多個小區運行。同時,盈創回收正在開發“幫到家”APP,并且將通過前期補貼一線回收人員的方式培養用戶,希望最終能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方式實現未來盈利。
“作為一家回收行業的創新企業,我們的業務板塊還在動態調整和開發之中,從戰略上很難說現在和以后將以哪一板塊為主,這主要看市場情況。”常濤分析,“就像騰訊一樣,誰能說清楚它未來的主業是什么?”(編輯 陳晨星)
作者:王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