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1月13日)晚間,悄然出現在證監會網站上的多達85份IPO申報稿,刷新了單次IPO預披露家數的紀錄。緊接著,發審會重新召開,引發市場震動。
即使新股發行取消預繳款制度,降低了IPO對市場的沖擊,但是伴隨著IPO的重啟,以及IPO“堰塞湖”重回高位,未來的發行節奏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下階段擴容速度究竟如何,何時“泄洪”,將對當輪反彈行情產生重大影響。
排隊規模或再創新高
在很多專業人士眼中,相對于85家企業的預披露這一事件本身,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水位”再一次暴漲的IPO“堰塞湖”。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一期數據,在85家上市公司進行預披露之后,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達到682家,其中,已過會47家,未過會635家。相對于暫停之前,排隊企業數量增加了75家。
“682家公司排隊并不是最高峰,2012年擬上市公司數量曾一度突破800家。”一位上海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回憶稱,隨著監管層推出被業內稱之為“史上最嚴財務核查”,一部分擬上市公司知難而退,而且伴隨著上一輪IPO中大批企業上市,IPO隊列也不斷縮水,一度降至600家以下。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雖然這85家企業預披露時間是上周五,但是企業申報稿報送時間卻從7月初開始,一直橫跨到11月,比如江蘇傳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稿,報送時間顯示為7月6日,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IPO申報稿的報送時間,也均顯示為今年7月。也就是說,這85份突然曝光的IPO申報稿,實際是過去幾個月中的“存貨”。
一位大型券商投行負責人指出,在IPO暫停的這段時間中,證監會一直在接收企業IPO申報材料。可以預期,隨著近期預披露企業的不斷增多,擬IPO企業規模將快速增大,甚至有沖擊前期高峰的可能。另外,從慣例來看,每年一季度都是申報IPO的一個高峰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此前企業預披露時點來看,在正常IPO的時期,都是成熟一批公布一批,陸陸續續披露出來。一般來說,企業報送材料后兩周內,就會在證監會網站上予以公布,也就是說,近期應該還有更多的企業進行預披露。
雖說IPO排隊規模出現了明顯擴大,但是從目前監管層的表態和實際操作來看,今年以來的發行節奏不會出現突然大幅提速。
安永大中華區戰略性高增長市場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新股發行有一些嘗試的目的,所以后面發行的速度來講,要看前面28家的情況。先期發行10家,剩下的18家可能在年底之前發行。他表示從證監會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今年內新股發行規模就是28家。
發審會召開頻率值得關注
IPO重啟后,未來新股發行節奏依舊是各方關注的話題。
對此,前述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未來IPO的節奏很難準確判斷,因為它取決于多個因素,比如二級市場,比如輿論關注度等。對于排隊企業來說,都是希望越早發行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IPO排隊企業數量的增長外,暫停多月之后,發審會的召開也引起了市場各方的關注。上周五證監會宣布,山東天鵝棉業和四川天味食品將于18日上會。而在周一晚間,證監會又宣布了第一創業和北京恒泰實達科技公司首發上會的消息。
對此,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從IPO審核流程上來看,預披露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將依次進入反饋會、見面會、初審會,以及最后的發審會和核準發行這些環節。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階段發審會突然加速的話,那么新股發行速度也有加快的可能。而在記者與多位擬上市公司人士的交流中,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印證。
從證監會上周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過會企業為47家。而今年上半年新股月發行規模都在20家,6月和7月甚至超過40家。也就是說,在過會卻未發新企業數量明確的情況下,一旦新股發行提速,首先會表現在發審會召開頻率大幅加快。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至6月,IPO企業數量分別為22家、24家、24家、30家、44家和48家,而同期發審會審核企業IPO申請的數量為19家、16家、43家、46家、41家和56家。也就是說,IPO企業數量明顯增長出現在4月至6月,而發審會審核的節奏則從3月就已經出現加速。對于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要預判新股發行速度,就要密切關注發審會的召開頻率這一先行指標。
上半年是發行高峰期
在今年新股發行規模已經確定的背景下,明年的情況如何,發行洪峰何時會到來?
記者梳理了自2010年以來企業IPO情況發現,上半年通常是發行高峰期。如果剔除IPO曾經長時間暫停的年份,2010至2012年企業IPO數據則最具參考性。其中2010年上半年,有177家企業成功IPO,下半年數量為170家,2011年上半年IPO數量為164家,下半年為113家。而到了2012年,上半年IPO家數為104家,同年7月至10月4個月中IPO企業數降至45家,隨后IPO進入暫停狀態。
對此,上述券商投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按照慣例,比較多的企業會選擇將年報數據報送審核,但是財務數據有效期只有6個月,以及一個月延長期。也就是說,在企業按照年報數據報送之后,就需要在財務數據有效期內(次年7月之前)報審,否則就可能因為財務數據過期,而影響IPO進度。
今年5月證監會公布的《關于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情形的通知》也明確,初審會、發審會及正式刊登招股意向書時,發行人的財務資料應在有效期(含1個月延長期)內。
注冊制或明年上半年落地
在現行的發行制度之下,市場關注的還是發審會。但在未來,注冊制的落地就將完全顛覆目前IPO的整個鏈條。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修訂后的《證券法》有望在明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審議通過,因此,注冊制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可性能非常大。何兆烽也對記者表示,注冊制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比較大。
此外,國泰君安也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預期注冊制將于2016年年中推出,新股發行提速成為可能。國泰君安認為,目前已經排隊等待過會的企業超過500家,預期IPO重啟之后,配合注冊制,如果以低價發行,募資規模依然受控,預期發行速度會有明顯提升,每年發行300家成為可能。
實際上,IPO重啟消息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的活性,而融資盤龍虎榜卻能揭示出嗅覺靈敏的資金的最新狙擊對象,公眾號“添升寶”每天早8點送出潛力牛股,本周一抓住了東方通信等兩只漲停股,本周二擒獲了成發科技等暴漲股,多位私募操盤手表示,“添升寶”對把握短線機會頗為有效。(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