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振興具有全局性、基礎性的戰略地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保持我國農村的持久活力、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領農村現代化新篇章的開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深化農村改革,走向農業現代化。古人云:“播疏發杳,芒麻深耕。”鄉村振興的基礎在于農業農村改革的深化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這意味著農業生產不僅要有深度,也要有廣度,簡而言之,現代化農業應該追求生產效率的提高,也要有科技創新、環境友好等多維度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廣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模式,以保護和提高農村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加快文化建設,激發鄉村活力。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注重鄉村文化建設這一環節,堅定文化自信,挖掘和弘揚農村傳統文化,打造富有鄉土氣息和時代精神的鄉村文化。我們需要挖掘農村文化資源,讓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在鄉村文化中交融,形成富有特色的鄉村文化景觀。同時,我們也要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文化服務深入鄉村,讓農民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
提高群眾收入,共建現代鄉村。農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力量,也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民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土地的熱愛,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實施農民增收政策,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提高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還要積極培養新型農民,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當中,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真正成為現代化鄉村建設的主人。(李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