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年初以來,長春以“三強市、三中心”“六城聯動”為發力點和突破口,主動扛起“一主”責任,全面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交出逆勢而進、率先突破、強基賦能、提質增效的精彩答卷。
保持定力,精準發力。3月,疫情突襲,但長春加快發展的步伐始終沒有放緩。近期,隨著長春市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復工復產進度顯著加快。截至5月5日,長春市7681戶工業企業已復工6480戶,復工率84.3%,復產率72.7%。其中,1331戶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1265戶,復工率95%。與此同時,5月2日,長春市舉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視頻簽約儀式,5個重點項目實現“云簽約”,“三強市、三中心”“六城聯動”邁出堅實步伐。
著眼未來五年,長春擘畫打造工業強市、農業強市、生態強市,建設區域創新中心、區域消費中心、文旅創意中心,加快打造國際汽車城、現代農業城、“雙碳”示范城、科技創新城、新興消費城、文化創意城,這是長春市委、市政府在綜合考量長春發展階段、市情實際、產業布局、空間格局基礎上,為實現長春振興發展率先突破,作出的一項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為長春振興發展畫出了“路線圖”。
連日來,在一汽集團紅旗繁榮工廠,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在進行生產作業。目前,一汽紅旗蔚山工廠、一汽-大眾、一汽豐越實現整車下線,一汽奔騰、一汽解放也恢復正常生產秩序,一汽在長春的5個主機廠已全面復工復產,高效帶動吉林汽車產業鏈重啟。接下來,借全省全市支持一汽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全力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的東風,汽開區瞄準整車、零部件、服務業“三個萬億級”產業目標,加速“六個回歸”,構建世界級行走工業走廊,全力以赴做大集群效應,在“六城聯動”中充分展現國際汽車城的擔當。
初夏時節,一棟棟大棚蔬菜碧綠,一家家養殖場羊肥牛壯,一片片田地耕種繁忙,特別是隨著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獲批,以公主嶺為核心,長春又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今年,長春市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重點打造公主嶺、九臺、德惠三個集中連片、設施配套、智慧高效的“萬畝新型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全面展開公主嶺等5個千畝核心輻射示范區建設;將加快園藝特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棚室經濟,新增設施園藝面積3000畝以上;將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試驗區、示范區……農業強則百業興,一幅幅現代農業的美麗畫卷在長春大地鋪展開來。
建設“雙碳”示范城在路上。5月6日晚,長春市舉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視頻交流活動,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志軍與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遠景動力全球執行董事趙衛軍、遠景北方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威等集團高層在線“對話”,深化雙方在綠色能源領域和構筑零碳新工業體系方面合作,助推重點項目加快落地,雙方就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內容、擬意向合作的有關項目進行了深入探討。當下,長春正積極對接全省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循環經濟等產業,加快建設1個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立足發揮科教和人力資源集聚優勢,以長春新區、經開區為龍頭,依托北湖、經開、高新三片區,長春全力打造的“科創大走廊”已初具規模,同時,以科技賦能“光谷”“藥谷”“車谷”“農谷”“數谷”建設,長春著力建設1個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1個千億級光電信息產業集群,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3000戶以上,打造國內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雙創示范地。
進入5月,長春市民們熟悉的活力匯、居然·世界里、棲樂薈、北湖吾悅廣場等大型購物中心全面恢復營業,歐亞超市、遠方超市、永輝超市、北京華聯等大中小型超市基本恢復線下營業。各行業正緊鑼密鼓有序復商復市,經營主體客流持續回升、經營秩序井然,城市正逐漸恢復往日的“煙火氣”。發展網絡消費,擴大健康消費,穩定居民消費,培育體驗消費,加大醫療、教育、會展、體育、養老服務布局,優化消費載體,引領消費需求,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長春快速邁向東北亞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這幾天,長春水文化生態公園又恢復了往日的休閑場景,長拖1958文化創意產業園也逐步開放……依托汽車、冰雪、雕塑、工業遺址,長春加快發展影視文創、文化旅游、數字經濟等產業,目標是建設1個千億級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打響休閑消夏、冰雪體驗等品牌,打造享譽全球的影視文化高地、引領未來的數字產業基地、聚力美好生活的文化創意中心。
錨定目標,勇毅前行。長春正以引領之姿、拼搏之態、奮進之勢,奮力開創振興發展率先突破新局面,用實干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