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海消費卻刷新了紀錄。近日,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交出一張靚麗的“成績單”:2021年,上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13.5%,規模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網絡購物交易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年新增首店1078家,同比增長18.6%。聚集全球消費資源,打造潮流消費高地,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
首店經濟是一座城市消費市場敏銳度、成熟度和開放度的重要體現。作為“首店經濟”的引領者,上海在去年開設各類品牌首店逾1078家,全球首店或者亞洲首店14家,中國及內地首店167家。超過30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滬舉辦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活動。其中“上海時裝周”成功舉辦,累計培育300余名本土設計師走向國際舞臺,網絡曝光量高達40億次。
上海不僅是國際品牌首選落地城市,也是國內“新消費”品牌制造地。去年,121個引領性本土品牌集中推出。首批首發經濟《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正式發布。老字號品牌加速煥新,“國潮大變YOUNG”老字號促消費系列活動成功舉辦,1168款老字號新品開展首發首秀。網絡新消費品牌建設提速,天貓Top500新品牌中,上海有90個,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
點亮城市夜間經濟,去年上海首次制訂《上海夜間經濟發展行動指引(2021-2030)》。打造定西路-上生新所等15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和外灘楓徑等X個夜間經濟特色項目。上海夜生活綜合指數位列全國第一。
免稅經濟也穩步推進,新增退稅商店55家,客單價超40萬元,全年機場收單退稅商銷售額2.5億元,同比增長25%,居全國首位。上海跨境電商公服平臺全面升級,全球最大的會員制商店山姆設立投資性公司和中免集團線上平臺公司落戶浦東。藝術品儲存、展示和流轉實現全程保稅。“虹橋購物”品牌做大做強,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加快推進,保稅、跨境電商等多種購物業態協同發展。
為了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標志性商圈,上海還出臺《南京路步行街區管理辦法》,南京路步行街成為全國示范步行街。完成淮海中路商業業態規劃,預計將推動新建和調整的項目面積近40萬平方米。南京西路離境退稅示范街區示范效應不斷增強。豫園商城、徐家匯商圈加快打造商旅文融合的綜合大型數字商圈場景。
市商務委表示,2022年將以“引領時尚,定義潮流”為主題,強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繼續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品牌經濟、夜間經濟、免退稅經濟,高質量辦好五五購物節,打造消費新地標,加快商業數字化轉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