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記者從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04萬億元,惠及全省6000多萬城鄉群眾。其中,今年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撥付1288億元,33項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兌現了向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

完工公辦幼兒園299所 建成智慧學校264所
建立省市縣聯動、穩定增長、保障有力、動態調整的教育投入長效機制,健全各類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和生均撥款制度,撥付公用經費58.8億元,新增幼兒托位3.2萬個,完工公辦幼兒園299所,建成智慧學校264所,完成校舍維修改造359萬平方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促進了教育公平發展。
開展補貼性培訓107萬人次
積極籌措穩就業資金30.8億元,構建政府主導、與企業職業院校合作、社會機構參與的多元培訓機制,支持實施企業新錄用人員、退役士兵、就業援助對象等重點群體培訓,累計開展補貼性培訓107萬人次,持續推進畢業生就業見習,開發5.46萬個公益性崗位,著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
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至580元
構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網。支持基層衛生健康人才培養、社區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79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58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網已經建成。
發放養老金137.3億元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達到2039萬,累計發放養老金137.3億元。為182.6萬人發放高齡津貼,累計發放7.1億元。有效整合資金,支持養老服務與產業聯動,建成養老機構2614家、養老床位40.5萬張、社會力量運營床位25.3萬張。支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支付各類救助資金162.5億元
為兜住兜牢困難保障底線,我省下達省以上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7.8億元。對282.7萬困難群眾開展動態監測,確保應保盡保。向低保對象、困難職工等支付各類救助資金162.5億元,城鄉低保標準達到675元/月,特困供養人員救助標準895元/月,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費標準達到1092元/月、集中供養標準達到1510元/月,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489.5公里
完善農村公路、水廁、公用設施,為美好安徽建設奠定基礎。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完成593個,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完工4489.5公里,農村公路養護提升工程完工9789.9公里,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完工6263處,農村廁所改造完成36.5萬戶,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完成30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391.9萬畝。公用設施的建設,拉動了投資,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累計投入1.04萬億惠及全省6000多萬城鄉群眾
據悉,自2007年起,我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項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創造性實施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04萬億元,民意調查滿意度均保持在85%以上,惠及全省6000多萬城鄉群眾。
我省用有限的財力、在突出的領域,圍繞托幼、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濟困等“七有”目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增進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時建成一大批農村公路、飲水工程、衛生廁所、水利設施、美麗鄉村,四好農村路、棚戶區、老舊小區等項目指標全國領先,為建設美好安徽打下了堅實基礎。
明年擬實施“10+10”民生工程
據省財政廳副廳長胡錫萍透露,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創新民生工程建設模式要求,形成了我省2022年民生工程項目初步建議,擬實施10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小事。民生工程擬選擇惠及面較廣、群眾牽腸掛肚的項目,如讓皖北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區域醫療水平提升行動等;民生小事擬選擇貼近群眾微觀感受、讓群眾天天有感的實事,如中小學課后服務、15分鐘健身圈閱讀圈等。目前正在征求省直主管部門意見,待省委省政府研究確定后,有關部門將及時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