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成為當前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著力點。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困難很大,要圍繞保市場主體、應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運用市場化辦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決定采取階段性提高貸款額度、長效化把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等長短“兩支箭”,引導金融機構持續滾動加大個體工商戶等小微市場主體貸款支持。此前的11月,已經出臺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階段性緩繳措施,以減輕日常經營資金壓力。今年5月,國務院還明確部署推動個體工商戶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緩解個體工商戶“后顧之憂”。
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穩住個體工商戶就穩住了市場主體基本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個體工商戶等支持力度作為宏觀政策穩健有效的重要部署。改革開放之初,我省是個體工商戶發展起步早、較為活躍的省份,一批知名民營企業早期正是起步于街頭巷尾的個體工商戶,蕪湖中山路步行街、蚌埠二馬路市場等頗具知名度的 “自由市場”都見證了個體工商戶的興起。如今,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突破600萬戶,居中部省份前列,其中近400萬戶都是個體工商戶,吸納近千萬人就業。個體工商戶不僅是市場主體的主力陣容,更是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熱度的直觀體現。
個體工商戶從產業領域和市場空間分布上來看,多集中于終端消費領域,聚集于商業街區、商場超市等線下商圈和線上大型電商平臺,分享著大型商業和現代服務業經營主體和平臺帶來的“引流”效應。由于疫情沖擊造成部分生活性服務業恢復緩慢,消費品市場增速放緩甚至出現收縮趨勢,同時,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升帶來剛性成本支出的抬升,個體工商戶在疫后經濟恢復進程中生存壓力普遍較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支持個體工商戶穩定發展,保持個體工商戶數量穩步上升,更具緊迫性和必要性。
個體工商戶點多面廣,是市場主體中“沉默的大多數”。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是一項帶有很多新特點的發展任務,根本上還是要做好“普惠”“特惠”兩篇文章。普惠層面上,重在政策落實的及時性和廣覆蓋,讓更多個體工商戶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其中,突出難點就在于“廣覆蓋”,應探索目錄管理和數據匹配的政策落實模式,建立更加全面、動態更新的個體工商戶目錄數據庫存,完善政策落實匹配平臺,自動將普惠政策第一時間落實到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以此激勵個體工商戶拼搏實干的士氣。
個體工商戶是各類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最弱的群體,一些隨機性、偶發性因素就可能令其從紅火勢頭陷入低谷困境。給予個體工商戶更加精準、點對點的特殊支持,為他們解決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細枝末節的難題小事,往往就會讓他們鼓起信心、堅持走下去。這就需要充分調動街道社區、市場監管基層站所“最后一公里”積極性,定期走訪收集個體工商戶訴求、點對點排憂解難,把保市場主體的任務在基層落實落細。用細微關懷、細致服務,讓廣大個體工商戶感受暖意、振作信心、煥發活力。(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