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不足、用工難用工貴、應收賬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疫情等多重影響,中小企業成本壓力逐漸加大、經營困難有所加劇。
為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主體。進一步紓困幫扶中小微企業,對穩增長、保就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需要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采取措施,其中金融機構高效率、低成本的信貸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用好支小再貸款
《通知》要求,加強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中小企業。
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今年央行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將在年內以優惠利率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
新增的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采取“先貸后借”方式,保障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直達性。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戰略研究部總經理楊海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支小再貸款額度采取“先貸后借”模式,并面向地方法人銀行發放,但部分地方法人銀行申請支小再貸款的難度較大,主要面臨如下限制:一是資本充足率貼近監管紅線;二是監管評級達不到相關要求,沒有資格申請支小再貸款;三是人民銀行對支小再貸款利率、比例都有明確要求,考慮到運營成本、資本占用成本、風險成本,地方法人銀行未必會盈利。四是該政策下,符合條件的貸款是指信用貸款,這需要地方法人銀行具備較強的風控能力。五是優質、低風險客戶較少。
因此,地方法人銀行想要高效率請領支小再貸款還需要在優質客戶儲備、自有資金高效運用、保持合理存貸比等方面積極作為。
經濟觀察者陳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起,人民銀行在支小再貸款的使用上,增加了“先貸后借”的方式,類似于金融機構在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放款后,以適當的程序向人民銀行“報賬”,人民銀行給予資金支持。
他認為,這種方式顯著提高了金融機構使用再貸款的積極性和便利性,對于人民銀行來講,金融機構已經放款,人民銀行“報銷”,確保了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直達性。由于這3000億元額度年內即到期,這也表明人民銀行希望金融機構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支持小微企業及時渡難關。
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業是人民銀行近年來的重點方向,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較快,今年上半年,普惠小微新增貸款首次超過房地產貸款新增量,成為貸款增長的重要邊際力量。
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通知》要求,加大信用貸款投放,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可抵押資產不足、擔保難尋等問題,傳統的抵押、擔保貸款很難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尤其是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信用空白的中小企業,他們與銀行信貸要求存在背離,加大了融資難度。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業內人士普遍對信用貸款寄予厚望。
陳濤認為,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中小企業信用貸增長較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量便是銀行運用金融科技的方式,為小微企業批量化、自動化放貸。
金融科技高效運用的一個前提是對小微企業經營特點以及各類信息的掌握,銀行應持續深化對小微企業經營模式和特點的認知,提高授信審批模型的精準度,同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提供更多支撐。
楊海平認為,金融科技能力是相當一部分區域性銀行的短板。如何提高科技能力。僅靠自身招聘人才、培養隊伍很難,更需要外部賦能。
他認為,監管部門應鼓勵和推動大型銀行對中小銀行輸出科技系統和風控能力,并根據服務中小企業的需要制定細則。同時,還可依靠外部科技公司,但要嚴格甄選,且要恪守核心風控不得外包等合規性規定。
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通知》強調,對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楊海平表示,按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逾期、非正常生產的小微企業不適合該政策,對執行該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有獎勵,對報送不實信息進行政策套利的有懲戒。這對商業銀行的甄選能力是一個考驗。地方法人銀行按照政策嚴格甄選,需把握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到期日、二個是企業的經營狀況。
日前,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從去年至今年10月,銀行累計對14.4萬億元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8萬億元。
下階段,人民銀行將重點關注延期貸款、信用貸款的質量情況,有效防控信貸風險。(記者 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