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量化機構即將被監管的傳聞不脛而走,加之鳴石投資“內訌”事件持續發酵,量化機構一時間成為關注焦點。
“此前量化交易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監管條例,此次監管層好像要針對量化交易制定具體規則,至于規則怎么定目前還未可知。”一名券商分析師透露。據其猜測,有可能針對量化交易層面做出相應約束。
對此,一家頭部量化機構負責人表示,近期的確有監管機構了解情況,不過也只是做一些實地調查,了解量化交易數據,但不是傳聞中的被監管。
量化機構將納入監管并非空穴來風。今年9月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年會開幕致辭中,對4個市場熱點問題表示關注,其中就有量化交易。他表示,在成熟市場,量化交易、高頻交易比較普遍,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定價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引發交易趨同、波動加劇、有違市場公平等問題。
深圳新里程總經理賴戌播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并沒有相關具體法律對量化投資進行規范,而量化交易則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從國外經驗來看,在股市中運用人工智能進行量化交易的情況非常普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對這一趨勢產生促進作用。
對量化機構進行監管的可能性有多大?
賴戌播表示,A股所有量化交易依照現行法律都是合法合規的。尤其是其中一些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的產品,需要經過協會備案或在合同中明確注明。既然目前機構量化產品合法合規,也不存在違規交易的情況,因此監管層大力打擊的可能性不大。在量化投資引發市場不穩定、加劇市場波動方面,他認為,由于股票板塊之間差異和復雜性足夠大,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由量化機構引發的趨同現象,投資者對此不用太過擔心。(記者 鐘國斌 見習記者 蘇賢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