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連續15個月正增長。
10月13日,國新辦舉行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據海關統計,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萬億元,增長22.6%。與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3.4%、24.5%和22%。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今年以來,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增速逐步有所回落。從季度角度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分別為8.51萬億、9.59萬億、10.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25.2%和15.2%。增速呈現逐季回落態勢。從月度看,9月份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5.4%,增速較8月份回落了3.5個百分點。
李魁文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量穩質升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前三季度的貿易情況比預期更好。“原先我們預計的是,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表現較好,但下半年由于去年的基數和外部經濟恢復等問題,外貿增長會逐月回落。根據當前的統計來看,三季度雖然有一點向下波動,但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仍保持著高位增長的態勢,至少增長幅度的百分比還在兩位數以上,也就是說好于預期,這個數字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霍建國說。
“9月貿易順差錄得677.60億美元,創年內新高。鑒于當前海外宏觀經濟走勢強于國內宏觀經濟走勢,疊加考慮2021年1-9月貿易差額累計值較2020年同期高出1109.10億美元,我們認為2021年貿易順差超過2020年幾成定局。”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外貿進出口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提升
李魁文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有六個方面特點。一是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增速逐步有所回落。二是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三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提升。四是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增強。五是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有所增長。六是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價揚。
霍建國認為,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隨著疫苗接種的推廣,歐美經濟復蘇,需求增加導致訂單有所上升。二是,今年二季度時,亞洲一些主要出口國家遭到新一波疫情的沖擊,其供應鏈和生產受到一定影響,向中國轉移的訂單數量增加。霍建國說:“這等于中國承接了大量的歐美訂單,帶來出口的增量,部分促進我國出口維持高速增長。”
李魁文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外貿高質量發展也取得了新成效。其中一大亮點是,我國國際市場份額提升。
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逐季提升,分季度進出口分別達到了8.51萬億、9.59萬億和10.23萬億元。我國外貿表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也體現在國際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根據最新數據測算,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3.2%、14.5%和12%,同比分別提升了0.8、0.9和0.8個百分點。我國繼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對此,霍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我國國際市場份額上升是正常表現。他稱:“全球貿易增長力度減緩,復蘇力度低于預期,換言之,沒有出現那么大規模的復蘇。因此,中國貿易增長在其中的份額就相應地更加突出,特別是一些主要貿易大國的復蘇力度明顯低于中國,所以我覺得這是正常現象。”
除此之外,李魁文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水平開放平臺作用增強,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區域布局更趨協調,出口增長動能較足。
具體來說,前三季度,我國中間產品出口增長29.2%,拉動出口增長13.2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運轉。同期,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3%,占出口的比重提升了0.1個百分點。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比如玩具、家具、箱包分別增長了34.6%、27.9%和25.7%。
霍建國認為,我國中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部分是由生產恢復拉動的。“我國進口很多中間品,同時也出口很多中間品。隨著歐美市場的復蘇,對汽車零部件、IT產品加工配套的電力零件的需求也在上升,所以就會增長較快,這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結果。”
霍建國補充稱:“現在看來,歐美機電產品的需求訂單恢復更快,前期集中在家用電器、醫療和生活用品等消費品上,但后期,由于生產進一步穩定恢復,就會對生產用的機械產品零部件產生巨大需求。”
2021年全年仍然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李魁文說,總的來看,當前影響外貿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比較多。
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量穩質升的發展態勢有較好支撐。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
“從海關數據看,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29.7%、25.2%和15.2%,呈現逐步回落態勢。考慮到2020年外貿高基數的影響,今年四季度進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我國外貿總體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全年仍然有望實現較快增長。”李魁文指出。
霍建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來說,第四季度的歷史數據都是相對比較好的。而來年一二月份因為春節的因素所以相對比較弱一點。就現在情況看,四季度的貿易數據還會有一個穩步回落的跡象,但在手的訂單也足以支撐我們維持一個兩位數的高增長。全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是有把握的。”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托米·吳(Tommy Wu)認為,盡管全球需求增長放緩和一些出口商品的生產受到干擾,這將在未來幾個月對貿易造成壓力,然而,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復蘇將在2022年繼續支撐中國出口增長。
鄭后成則分析稱,展望4季度,在美國銷售總額同比高于庫存總額同比,疊加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固定利率處于歷史低位的背景下,預計4季度美國還將處于主動補庫存階段,美國ISM制造業PMI在下半年跌破55.0的概率較低,這將有力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進而對我國出口增速形成有力支撐。
“從歷史規律看,由于西方國家的主要節日均位于下半年,通常情況下下半年的出口金額要高于上半年,因此可以對(我國)下半年的出口金額,進而對下半年的出口金額兩年平均增速持樂觀態度。”鄭后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