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過去十年的歷史走勢,在國慶節期間持股過節的投資者多數都贏了,那么這一次呢?
歷史數據顯示,持股過節的投資者大概率獲得更高的收益,只有2018年是明顯的例外。從2021年國慶節假期的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海外市場、港股還是A50指數期貨,都讓某些投資者忐忑不安,尤其是恒生指數在10月5日創出本輪調整新低(23681.44點)。
這一次的港股會不會是2011年的翻版行情?2011年前三季度港股IPO融資額創出歷史新高,這個紀錄直到2021年才再度被刷新。從行情走勢來看,2011年和2021年這兩輪港股下跌均伴隨著IPO破發潮,且都是在國慶節假期創出調整以來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表示將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包括研究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需求、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具體措施。
隨著國際地緣政治關系走向緩和,政策面上“穩增長”的繼續,緊張的能源供求關系也有望走向改善,不少賣方分析師看好第四季度A股行情,預計金融等低估值板塊會有估值修復。
2021年的港股:2011年的翻版行情?
過去十年的港股行情當中,2011年和2018年讓不少投資者不堪回首,而從IPO融資額以及國慶節觸底反彈的行情來看,2021年跟2011年有比較多相似之處。
這一次港股能否類似十年前(2011年)那樣,在國慶節觸底反彈后,開啟一輪持續時間超過三年半的牛市?隨著芒格等知名投資者抄底阿里巴巴-SW(09988.HK)等,領跌港股的權重科技股板塊能否從此開始反轉?
2019年阿里巴巴回歸港股,拉開了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的序幕,而2021年迄今,絕大部分互聯網巨頭都已回歸港股上市。9月24日,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及香港新股市場表現的分析,在一批“巨無霸”互聯網公司回歸香港市場后,今年前三季度IPO融資額突破了2011年同期的高位,逼近2900億港元,為多年以來最高紀錄。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華南區上市業務合伙人馬強輝表示:“不同股權架構能夠自其相關機制推出后的短短時間內變得如此廣受投資者歡迎,而有關新股的數量和融資額均較去年同期有所遞升,這正顯示了香港為科技和創新企業所打造的生態圈,及與內地資本市場及政策上互聯互通的優勢。”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好搭檔)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公布的第三季度末的持倉記錄顯示,該公司在第三季度購買了13.67萬股阿里巴巴股票,使其股票總數達到30.2萬股。關于芒格對阿里巴巴的操作,玄甲金融CEO林佳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互聯網巨頭目前估值已在歷史最低,隨著后續行業政策影響鈍化,相關業績驗證后,很大概率會重新走牛。
恒生指數第一成分股的騰訊控股(00700.HK)也加快了回購步伐,于2021年9月30日回購23萬股,耗資1.06億港幣,均價約為459.19港幣。騰訊控股近三個月累計回購股份數為558.18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0.06%。
10月7日,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別大漲5.6%和7.28%,帶領恒生指數跳空反彈,全天上漲3.07%,報收24701.73點。
A股能否迎來開門紅?
從過去十年的行情來看,除2018年之外,其余年份均讓持股過節的投資者有比較理想的收益,包括2011年連跌半年后,恒生指數在當年國慶節期間的10月4日見底16170點,隨后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反彈。
這一次,港股探底后大幅反彈,即將在10月8日重新開盤的A股,到底能不能迎來開門紅?對此,多位賣方分析師給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測,國際政治關系走向緩和會創造較好的宏觀環境,能源供求關系也有望改善,第四季度行情也可能迎來金融等各類低估值板塊的修復。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港股部分行業可能對A股產生映射,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美國出現實質性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不高,近期地產健康發展也頻頻受到政策關注,信用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因此A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依然較小。隨著“限電限產”對供給端影響的顯性化,近期“保供穩價”政策正在對此進行修正。9月29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全力增加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加強運行協調調度,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同期山西與14省區市簽訂煤炭保供合同,將努力增加煤炭產量。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第四季度指數中樞有可能有一次幅度可觀的抬升,值得看好四季度金融股等低估值行業的表現。當前金融股的低估值已經提供了較好的價值修復空間。從相對收益來看,2010年之后金融股取得超額收益的時間,大部分發生在四季度到第二年一季度。跨年前后,投資者展望下一年,由于長期盈利展望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將會更關注估值,屆時可能出現類似2014年第四季度的超額收益行情,居民資金流入、基金調倉、政策上“穩增長”都可能成為估值修復的催化劑。
華西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國慶長假期間海外市場演繹“先抑后揚,有驚無險”。權益類市場整體表現偏強。長假期間,國際政治關系走向緩和。美國共和黨稱有意延長緊急債務上限至今年12月,促使美股反彈;金秋十月,A股有望迎來“十月開門紅”。
國際宏觀環境方面,投資者一度擔憂美聯儲未來的縮表和加息,是10月5日前海外市場明顯調整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要注意,在美國上次縮表期間,即2013年12月到2014年10月,美國股市是反彈的。而且,美國距離加息至少還有12個月的時間,最多甚至可能長達2年。因此,標普500指數趨于在當前修正結束后繼續走高并延續到年末。未來還可能發生修正行情,某些板塊在特定環境下的表現可能好于其它板塊。”City Index資深分析師西卡摩爾(Tony Sycamore)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