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后簡稱為“北交所”)橫空出世,各項工作進展神速。半個月的時間內,北交所已完成公司制工商注冊,上市、交易、會員管理等六大基礎規則體系基本成型。至9月17日,證監會又就11項北交所發行上市、再融資、持續監管相關的配套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北交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也在同日正式發布,個人投資者參與門檻較此前精選層要求進一步下調。
北交所各項籌備工作及制度建設的快速推進,給予了各類市場參與者一針“強心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8日,已有超過2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撤回了摘牌申請或否決了董事會從新三板摘牌的議案,另有部分已摘牌公司再次重啟了新三板掛牌進程。
“北交所的設立,直接使得新三板掛牌公司完成了從非上市公眾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轉變,從新三板到北交所的完整上市渠道被打通,相比轉板制度更加順暢,這也是吸引企業重新回歸新三板的重要因素。”澤浩投資合伙人曹剛表示。
撤回終止掛牌申請,已成為近期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新風尚”。
據記者統計,自宣布設立北交所后至今,已有1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了擬撤回申請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提示性公告。
如近期,基礎層掛牌公司ST盈富通就在9月15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戰略調整,為長遠發展考量,經研究決定,公司擬撤銷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在履行完成內部審議程序及股票復牌申請獲得全國股轉公司審批通過后,公司股票將繼續在股轉系統公開轉讓。
創新層公司遠古信息也表示,鑒于近期資本市場相關規則及政策發生較大變化,為最大程度維護公司全體股東的利益,經營層在仔細研究相關法規、政策的情況下,重新審視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并經充分溝通討論后,擬申請撤回公司股票終止掛牌相關事項。
除撤銷終止掛牌申請外,不少掛牌公司則在股東大會審議階段就“掐斷”了摘牌的“念想”。
星橋股份就在9月16日召開2021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全票否決了摘牌相關的議案。并表示,“股東綜合考慮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資本市場新出臺的相關政策”才否決了相關摘牌議案。同一天否決摘牌議案的滴滴集運(836254.NQ)也表示“鑒于新三板進一步深化改革,結合公司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發展等綜合因素考慮”,否決了公司前述終止掛牌相關議案。
與上述兩家公司情況相似的還有撫工工具、星畔科技、科瑞生物、科信華正等。不少公司剛剛宣布摘牌不過一個月,即撤回了相關申請。
“有些企業摘牌是因為市場融資能力不強,又要額外負擔在審計等方面的成本,想的也是摘牌后慢慢發展實現A股上市。現在從新三板到北交所的上市路徑十分清楚,北交所上市門檻又更貼近中小企業,便沒有理由再摘牌了。”有北京地區創新層企業董秘表示。
上述宣布終止摘牌工作的公司不乏存在已符合公開發行進入精選層的門檻。如金鑫綠建,其2019年及2020年凈利潤就達到1846萬元、3807萬元,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97%、21.66%,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一要求。另一家終止摘牌進程的贏家偉業同樣也符合掛牌精選層的要求。
“以往一些公司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主動從新三板摘牌,最主要還是覺得在新三板很難獲得完整的、來自資本市場的支持,特別是無法實現公開發行和上市,因此在新三板覺得有效的施展空間不大,就選擇了退市,轉而謀求到滬深交易所實現IPO。”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表示。桂浩明認為,實際上近一兩年來,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當中,大概有將近30%是來自新三板。新三板源源不斷地為滬深交易所輸送符合條件的、優質的上市資源,但同時也表明新三板本身的競爭力不強。北交所誕生后,“企業還不那么規范的時候,來到新三板,經歷了基礎層到創新層,這樣一個層層遞進,最后符合條件的可以到北交所上市,這個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