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委黨史學教辦獲悉,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圍繞“六個進一步”要求,結合“六個專項行動”,市級層面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找準查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立足“四個一批”確定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目前,涉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民惠民、造福于民的3大類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完成并銷號。
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申請省級專項資金960萬元,實施大通縣、湟源縣、城東區等縣區61個村莊環衛設施更新項目,共配備擺臂式垃圾斗246個,擺臂式垃圾車10輛、四輪自卸車45輛、電動保潔車79輛、戶外垃圾桶606個、保潔工具210套,受益群眾6.08萬戶16.8萬人,提高了項目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能力,有效助推了“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建設。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作為便捷居民出行、提高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列入市級“四個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按照“政府引導、業主自愿、充分協商、兼顧各方、保障安全、費用共擔、質量第一”的原則,在全市9個小區實施加裝電梯70部。截至目前,在嚴格完成項目前期各項工作的基礎上,70部電梯加裝工程已全部進場施工,完成投資3500萬元,預計10月份全部竣工。
著力改善兒童營養,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嬰幼兒營養和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家長科學喂養知識普及程度,大力實施兒童營養改善項目,依托五區兩縣各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為全市3萬名6至36個月齡兒童免費發放營養包,截至8月上旬,完成率達123.3%。項目的實施從源頭上降低嬰幼兒營養不良及疾病發生率,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好評。
開展“七進四送”活動,服務群眾健康需求。組織“健康服務共同體”內疾病預防、醫療衛生、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單位,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家庭醫生“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寺院”,送“一場健康知識宣教、一份家庭醫生簽約協議、一套健康保健操、一次健康管理咨詢服務”的“七進四送”活動1742場次,有效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守門人”作用,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元化健康需求。
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助力培育繁榮生態文化。按照中央關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將2019年3月實施的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項目列為黨史學習教育民生實事項目。目前,總投資74857萬元、用地面積約40436.8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四館”項目全面完成,“四館”的建成,將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生活需要。(記者 張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