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雖然縮量平價續作在市場預期之內,但細微變化可看出種種深意。
央行近日公告,考慮到金融機構可用7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的部分流動性歸還8月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因素,8月16日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含對8月17日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本期MLF操作為期1年,中標利率2.95%維持前值不變;逆回購操作為期7天,中標利率2.2%。
對于7月經濟數據,市場多數看法是“增速不及預期”。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看待央行開展的6000億元MLF縮量續作背后傳遞的信號?本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否會下調?
MLF續作量超出業內預期
在業內看來,雖然7月的經濟運行數據的表現略低于預期,但MLF的續作量有亮眼表現。
“在此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對MLF續作量將在3000億元至5000億元之間。”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中心副主任陶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當前經濟確實呈現一定壓力,增速回落且略低于預期,但超出預期的MLF續作量,釋放了一定程度的寬松政策信號。
對于央行本次MLF總體上為縮量續作的態勢,業內認為,這可能與7月央行降準后MLF和同業存單利率倒掛、7月降準資金可繼續用于置換8月到期部分的MLF有關。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參考歷史經驗看,降準后MLF和同業存單利率倒掛時通常會縮量;而且MLF和同業存單利率倒掛,全額續作反而會不利于銀行降低資金成本。
“當前1年期MLF和1年期同業存單的利率倒掛30bp(基點),除去年疫情期間外,利差處于較低水平,這與全面降準釋放了低成本資金有一定關系。”鐘正生進一步指出,2019年1月、9月,2020年4月至6月,在降準后MLF和同業存單利率倒掛,MLF+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都是縮量續作的。
“當前的流動性走向仍在觀察窗口期內。”陶金告訴記者,降準資金不可能都用于MLF到期,未來三個月的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然較大,“若每月MLF均造成1000億元左右資金的回籠,同時第二次降準遲遲不來,貨幣政策仍然難言確定性寬松。”
降準必要性有所加強
在多數專家看來,后期貨幣政策寬松的必要性在加強。陶金表示,7月受汛情、疫情反復等因素擾動,經濟數據明顯低于預期,若經濟持續下行,尤其是當工業生產和外需等前期的強勢復蘇部門動能繼續弱化,而前期薄弱部門無法接力時,貨幣寬松的必要性也會加強。
“短期內,央行很可能會采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的方式補充流動性,當前的流動性還暫處于充裕狀態,央行也擔心短期內投入大規模流動性,資金在金融市場空轉的情況會加劇。”陶金認為,當前降準的必要性是很大的,“若經濟持續下行,降準也將大概率提前到來。”
一直以來,MLF利率被普遍看做政策利率的“風向標”,自去年4月以來,連續16個月保持不變。鑒于本次MLF操作利率不變,不少分析人士認為,8月LPR大概率仍將“原地踏步”。
“考慮銀行體系核心存款成本利率仍承壓,若8月MLF利率維持不變,銀行綜合負債成本壓力難以明顯下降,LPR報價也將維持不變。”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稱。
對于后期是否會存在降息可能,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預計降息概率很低。
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意味著沒有意外的話,一般不會調整政策利率;同時,當前實際利率已經很低,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加上年內CPI大概率溫和上行,PPI處于高位震蕩,意味著年內剔除通貨膨脹的實際利率水平還會下行,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其實,年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將更多地依靠財政政策,上半年財政政策后置,下半年空間較大,貨幣政策主要是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形成合力穩定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