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長三角特別忙碌。
半年來,浙江全省域、全方位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勇當開路先鋒,和長三角三兄弟“高頻共振”。
從產業集聚到協同創新,從公共服務到制度創新,跨區域融合走向更寬更深更實,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密度”——
合作,在“你來我往”中有了新突破。5月底在太湖之畔,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再次召開。大家圍坐一席,共商發展之道,達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諸多約定。以湖溇河漾水生態系統項目、祥符蕩環境保護提升工程為代表的太湖治理生態項目率先開工。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這件大事,在這次會議上有了實質性進展。
交通,建設速度力度前所未有。這段時間,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建設正進入沖刺階段,這個超級交通工程一路向北連接上海,使上海、寧波、舟山形成最短的陸路交通……浙江的大通道,向北、向西、向南拓展,擁抱長三角。
產業,在聯盟的基礎上找到了集聚突破口。倘若“解剖”一輛吉利汽車,你會發現汽車音響來自蘇州,車燈來自上海,而減震零件來自安徽。長三角的產業協同度之高可見一斑。5月底,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來自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響應,涉及電池、電機、車聯網、軟件等行業上中下游企業。之后,通過浙江企業、高校的牽線搭橋,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和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簽署合作協議,企業家成功“牽手”科學家。
民生,“幸福圈”范圍越來越大。憑借一張電子身份證可入住長三角任何酒店,長三角辦理戶口遷移無需兩地跑……浙江主動打破行政壁壘,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助力長三角“一網通辦”事項愈加豐富,將一體化紅利惠及百姓。
重大項目頻頻落子,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制度創新連續破題……一體化釋放出來的空間紅利、制度紅利、市場紅利,為浙江注入了澎湃的新動能。千帆競發,擁抱千載難逢之機遇——
在浙北,當一體化的春風吹至嘉善縣西塘鎮的東北角,一片3400畝的水域出名了。“開發強度21%、藍綠比79%,以創新經濟、數字經濟、高端教育、高端商務為主導產業,這里將崛起一個世界級的科創綠谷。”
嘉善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林沁園所描述的,便是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目前,祥符蕩已經引進了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上海大學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
在浙中,金華主動“走出去”,通過揭榜掛帥發布了超千個企業技術難題榜單,并向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15個團隊兌現3687萬元榜金。“借助上海的科技資源,我們攻克了門類產品智能制造中精雕、覆膜、總裝等技術難題,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一位金華企業負責人直呼這筆買賣“值”。
在浙南,溫州攜手上海嘉定,江蘇昆山、太倉和上汽集團,共同設立長三角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向高端制造、生物醫藥、高科技與人工智能等領域,推動長三角區域產業創新協同,實現資本運作和產業升級的資源整合??此坪唵蔚馁Y本運作,卻撬動了整個長三角各類資源要素,如今開始返投浙江企業。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各種不確定性,要穩固“十四五”開局之年來之不易的良好態勢,浙江發揮優勢,揚浙所長,全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數字經濟是浙江的“長板”。醫保聯網結算讓異地就醫更便利、“浙江公平在線”監管平臺經濟、“浙食鏈”溯源守護“舌尖安全”……這些數字化有益探索,不僅給長三角民生服務帶來了新氣象,也為“數字長三角”建設貢獻著技術、平臺和經驗。
民營經濟是浙江的“金名片”。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企業是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直接受益者。自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在湖州成立以來,便將合作重點落在產業上,今年頻頻組織開展交流活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接互訪,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風起長三角,遇見大未來。浙江將以跨越關口的魄力和全面發力的態勢,讓這幅“工筆畫”越描越精細、越繪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