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穩則經濟穩。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能否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工業生產的韌性和活力至為關鍵。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兩年平均增長9.4%,居全國第7位、中部第1位;營業收入利潤率6.5%,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工業對全省經濟、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7.7%、44.1%……上半年,我省工業生產穩健恢復,主要指標表現良好,展現較強韌性與活力。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態勢下,邁向制造強省的步伐堅實有力。
生產穩健恢復 市場信心更足
7月中旬,合肥“芯屏器合 集終生智”產業版圖中再添一塊重要拼圖:作為國內首個立項且最先量產的12英寸晶圓“再生工廠”,合肥至微項目正式量產,填補集成電路產業鏈又一空白。以前需在日本、我國臺灣等地才能完成的高階晶圓再生,自此在合肥也可實現。
產業版圖的擴張中,可見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也折射出工業生產的恢復態勢。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4.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397億元,同比增長52.4%。得益于宏觀經濟的整體復蘇和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疊加釋放等多方面因素,工業企業總體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利潤平穩較快增長,市場主體元氣進一步恢復,預期向好、信心更足。
行業發展的平衡性說明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斷拓展。上半年,全省41個大類行業增長面超九成,產能利用率達79.7%,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
從區域看,合肥上半年工業增長29.5%,蕪湖、馬鞍山、滁州等重點城市的工業“半年報”也頗為亮眼。蕪湖、馬鞍山兩市工業分別增長19%、18.2%,合蕪滁馬四市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從行業到區域的表現,都表明我省工業經濟活力足,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潛能。
用電量、貸款余額等經濟走勢“晴雨表”,印證了工業經濟的活力。上半年,全省工業、制造業用電分別增長19.2%、20.2%。6月末,全省工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6%,創年內最好水平;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15.2%。6月份,我省制造業PMI為51.1%,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連續16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市場需求持續釋放,企業生產經營更加活躍。
動能加快轉換 質量效益提升
回穩勢頭更加鞏固的同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效益也在提升,高質量發展動力強、后勁足。
4月7日,蔚來第10萬臺量產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下線。上半年,蔚來累計交付4.19萬輛,穩坐造車新勢力第1位;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9萬輛,同比增長2.5倍。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亮眼表現,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上半年,原材料、電子信息、汽車和醫藥行業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達60%;其中電子信息行業增長39.4%,汽車行業增長31.9%,醫藥行業增長46.3%。以合肥聯寶科技為例,強勁的市場需求使其上半年在經歷了史上最早開工的春節后,又進行了歷年來規模最大的招聘,目前生產線開足馬力,以滿足火爆的訂單。
堅持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騰訊(合肥)智慧產業總部基地、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大眾汽車(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比亞迪整車及動力電池項目、紫光新一代光通信產業基地等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的大項目成功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新動能加快壯大。
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我省大力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推進“零土地”技改審批改革,創新推廣“技術改造貸”。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9.4%,分別高于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7個、8個百分點;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20.1%。
新興產業加速集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創新驅動之下,安徽工業結構優化、動力轉換、質量提升,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
鞏固回穩勢頭 推動持續向好
在上半年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基礎上,如何打好工業經濟運行“下半場”?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并就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等作出部署。就下半年我省工業經濟運行而言,雖然穩中求進面臨“缺芯”等產業鏈供應鏈制約、原材料價格上漲、小微企業困難較多等壓力,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有諸多機遇。
國家戰略的疊加覆蓋,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連續、穩定的支持,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開啟的廣闊市場空間,都為我省鞏固工業回穩向好勢頭、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大利好。
把握大勢才能搶占先機,順應趨勢方能行穩致遠。抓住機遇、贏得挑戰,必須抓好惠企政策落實,為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要聚焦重點領域,加快政策獎補資金兌現。持續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專項行動、‘百名干部進千企’活動,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省經信廳負責人表示,近期,我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國聲谷、光伏產業等領域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文件,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力道”更強。下一步,還需堅持“科創+產業”“龍頭+配套”“基金+基地”,實施好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建設工程和先進制造業集群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創新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