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降準利好因素的助推下,7月12日A股市場三大股指集體走高。截至收盤,滬指收漲0.67%報3547.84點;創業板指大漲3.68%,報3534.76點,創6年新高。
業內分析認為,要理性看待降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加快下,股票市場可能延續結構性行情。政策環境目前仍處于較好窗口期,降準更有利于市場風險偏好穩定提升。在配置方面,成長依然是推薦的核心主線。關注行業景氣仍在邊際改善的新能源、智能制造和可選消費,以及防御板塊中具備較強估值優勢的地產行業。
降準消息振奮A股
7月12日,A股連續第8日成交額破萬億元,板塊呈現“普喜”行情,2845只個股飄紅,112只個股漲停,1348只個股下跌。截至收盤,滬指收漲0.67%報3547.84點;創業板指大漲3.68%,報3534.76點。
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共計24個板塊飄紅,休閑服務、通信、計算機板塊均漲逾4%,年內火爆的有色金屬、化工、電氣設備板塊也均漲逾2%,采掘、房地產、銀行板塊飄綠。
概念板塊方面,今日CRO概念上漲7.07%,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凱萊英等19只相關概念股全漲;固態電池、鋰電池、儲能等概念板塊漲幅均超過4%,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均大漲;充電樁、新能源車概念也上漲,億緯鋰能、陽光電源、恩捷股份等個股漲勢喜人;國家安防、鴻蒙概念、國產芯片、半導體等概念股也表現不錯,海康威視、潤和軟件、韋爾股份、中興通訊個股大漲。
對于創業板大漲的原因,華安證券策略團隊認為,一是央行超預期降準和貨幣金融數據企穩,意味著短期資金壓力緩解、流動性充裕,提振市場情緒;二是產業政策不斷出臺催化板塊行情,7月11日儲能安全專題研討會上工信部專家表示多個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政策正加緊制定等;三是化工等個股中報業績亮眼;四是北上資金凈流入仍在持續。
“要降低實體運行的成本,貨幣和金融支持只是一方面,土地租(金)要降下來(背后對應了地產調控和學區房治理的高壓),互聯網企業也要降成本給實體利潤空間讓路。”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近期在撰文《降準的深意》中提及,為什么股票市場只有新能源、半導體和部分高端制造領域表現最好?因為他們與當前政策方向是最契合的,而互聯網、地產、金融都是要向實體讓利的,這也是為什么他們的相對回報會明顯跑輸。
龍頭股何時“重振雄風”
今日,上證50指數上漲0.68%,滬深300指數上漲1.25%,相比創業板指數3.68%的漲幅明顯較小。
年初資金抱團龍頭股,滬深300、上證50指數飆漲,個股價格也普遍攀升。牛年開市后呈現回落態勢,不同板塊出現個股分化現象。相比于創業板指數年內回升累計大漲19%,科創50指數年內漲近15%,而滬深300指數下跌1.5%,上證50指數年內跌逾7%。
從滬深300指數成份來看,能源、材料、消費、醫藥等各大細分成份股表現分化,康弘藥業、恒瑞醫藥等化學制藥年內領跌,而沃森生物、片仔癀、華東醫藥等生物醫藥、中藥生產、醫藥生藥等細分領域個股年內漲幅靠前。
滬深300消費成份股整體表現不佳,尤其是新希望、溫氏股份、正邦科技等畜牧業個股在“豬周期”下低迷,伊利股份、洋河股份、古井貢酒年內下跌明顯,而重慶啤酒、山西汾酒漲幅分別約54%、16%。
上證50成份股年內也表現分化,半導體、電源設備、化學原料、貴金屬、光電子電器等行業個股漲勢不錯,比如韋爾股份、萬華化學、隆基股份、兆易創新個股漲幅均超過36%,三安光電、中國石油、復星醫藥個股年內漲幅超過20%。
而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非銀金融個股年內下挫明顯,跌幅均超過23%;上海機場、三一重工等個股年內跌幅靠前。
記者還梳理了北上資金布局個股的情況。從滬股通上榜的十大活躍成交股來看,年內北上資金在賣出貴州茅臺、恒瑞醫藥、三一重工、上海機場、中國中免、伊利股份、海天味業等個股,凈賣出額分別是186億元、44億元、41億元、35億元、34億元、29億元、24億元;買入招商銀行、隆基股份、萬華化學、中國平安等個股,凈買入額分別是153億元、87億元、51億元、42億元。
深股通上榜的十大活躍成交股方面,北上資金主要買入寧德時代、東方財富、美的集團,凈買入額均超過64億元;主要賣出海康威視、比亞迪、五糧液,凈賣出額分別是71億元、41億元、39億元。
釋放萬億活水“滴灌”實體經濟
如何看待降準的影響?
對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央行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在于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高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本次降準的核心目的在于解決中小微企業短期發展困難,提升市場長期發展韌性與活力。整體來看,我國經濟長期穩中向好,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加“以我為主”,持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聚焦到資本市場,降準影響幾何?
興業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政策環境目前仍處于較好窗口期,降準更有利于市場風險偏好穩定提升。在配置方面,成長依然是推薦的核心主線,但是更關注性價比,更關注賠率更好的方向與個股,特別是市場關注度不足的“小而美”科創小巨人。另外,淘金“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的建材行業的玻璃、有色的電解鋁等具有阿爾法屬性的優質核心資產。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則強調,降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需理性看待,“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經驗顯示,降準之后債市往往受益、股票市場規律不一。在國常會提及降準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下行10BP至3.0%以下、但降準公布后反而有所上行,股票市場表現結構分化明顯。年內來看,債券市場仍有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支持,但空間的打開可能還需要更多因素催化;產業結構優化加快下,股票市場可能延續結構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