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是防范化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工具,在防災減災、恢復生產和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815億元,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險市場。7月6日,財政部表示,我國稻谷、小麥、玉米 三大糧食作物的農業保險試點范圍繼續擴大。
2018年,財政部在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共6個糧食主產省份的24個產糧大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為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研究制訂了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實施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擴面提標政策。
據介紹,完全成本保險是覆蓋農業生產的總成本,包括了直接的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主要功能是彌補因為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導致的損失。種植收入保險主要覆蓋農業種植收入,因為價格產量波動而導致的損失。這兩種保險的保障水平最高可以達到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此外,補貼比例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保險費率應按照保本微利原則厘定,綜合費用率不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