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日報統計,截至6月25日午時,今年以來,港股主板IPO申報公司已達182家,相較去年同期的142家增長了28.17%。
已有13家上市
對于港股主板IPO申報公司的增多,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IPO日報表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經濟的強大、基本面的優勢,使得符合IPO條件的公司增多;二是港交所近幾年來的改革和努力,對IPO公司和資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今年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8%,且該數據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主要產品產量中,水泥同比增長19.2%、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73.2%、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38.9%、智能手機同比增長24.1%、集成電路同比增長48.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港交所方面,IPO日報初步統計,截至6月25日午時,港股主板上市規則從2018年起共有14次修改。
比如,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便是港股2018年的一大重大變革,目前港股通過這條規則上市的公司共有33家。
從首次公告日來看,這182家申報公司中,1月份申報的有18家、2月份為26家、3月份為37家、4月份為39家、5月份為32家、6月份為30家。
值得一提的是,182家IPO申報公司中,有13家已經上市。其中,1月份申報的公司有5家已上市,2月份申報的公司已有4家上市,這13家上市公司中包括先前在美股上市的嗶哩嗶哩和百度。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隨啟在接受IPO日報采訪時表示,這是因為美股市場定價相對較低,港股市場給出的估值更高,融資數量最大化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時間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
起底41家新上市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13家公司只是今年港股新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截至6月25日午時,同花順顯示,港股今年共有41家新上市公司。
從行業分布來看,這41家新上市公司來自15個行業,包括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7家)、媒體與娛樂(6家)、房地產(5家)、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4家)、運輸(3家)、資本品(3家)等。
(行業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
從募集資金總額來看,這41家新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總額為1946.8億港元,平均值為47.48億港元。其中,前十名分別為快手-W(478.35億港元)、京東物流(282.74億港元)、百度集團-SW(239.40億港元)、嗶哩嗶哩-SW(232.30億港元)、攜程集團—S(97.50億港元)、聯易融科技-W(91.56億港元)、昭衍新藥(65.48億港元)、醫渡科技(47.32億港元)、汽車之家-S(43.61億港元)、百融云-W(39.38億港元)。
(首發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
營業收入方面,這41家新上市公司中,2020年前五名分別為百度集團-SW(1070.74億元)、京東物流(733.75億元)、快手-W(587.76億元)、攜程集團—S(183.16億元)、優然牧業(146.52億元)。
(營業收入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
歸母凈利潤方面,這41家新上市公司中,2020年前五名則分別為百度集團-SW(224.72億元)、汽車之家-S(34.05億元)、優然牧業(13.41億元)、賽生藥業(7.54億元)、中原建業(6.81億元)。
(歸母凈利潤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
保薦機構方面,部分新上市公司擁有多個保薦機構,比如百度集團-SW的保薦機構就有Merrill Lynch (Asia Pacific) Limited、中信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
從參與保薦新上市公司的數量來看,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參與保薦了11家、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參與9家、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參與5家、J.P. Morgan Securities (Far East) Limited參與3家、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參與3家、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參與3家、中信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參與3家。
(保薦機構摘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