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大和證券(中國)(簡稱“大和證券”)正式獲準展業,成為北京首家新設日資控股券商。同時,大和證券也是繼星展證券之后,本月獲批展業的第二家外資控股券商。目前證監會核準批復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有8家。
還有外資券商在排隊申請中國市場的“入場券”。4月27日,法國巴黎銀行遞交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獲得證監會接收;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美國華平投資擬設立的證券公司正在審查過程中。
外資券商發展之路道阻且長,雖然如今正在不斷加快本土化進程,但發展之路仍需面對資本金不足、客戶基礎薄弱等重重困難。
與此同時,面對外資的加速入局及沖擊,內資券商未雨綢繆,展業趨勢亦需從追求規模的同質化、集約式發展,逐步轉向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
大和證券獲準開業
6月10日,大和證券(中國)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標志著大和證券(中國)可以正式對外開展業務,業務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
資料顯示,大和證券(中國)于2020年8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批復,注冊地為北京市西城區,注冊資本10億元。其控股股東為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持股比例51%),其余兩位股東分別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比例33%)、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
大和證券(中國)日方股東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創立于1902年,總部位于東京,是日本五大證券公司中唯一一家集經紀業務和網上銀行業務于一體的證券公司。大和證券集團于1983年首次進入中國內地,相繼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并積極參與境內多個企業H股的IPO。
近日,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中田誠司社長在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發展潛力毋庸置疑,證券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大和證券集團將繼續發揮其全球人才及網絡優勢,以“跨境”業務為內核,擴大在中國的投融資服務與交易并購等業務。
接近大和證券的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唯一一家擁有投資銀行牌照的日資證券公司,未來大和證券(中國)將依托中日兩個市場,借助各方股東強大的實力與豐富的業務資源,聚焦機構客戶,聚焦重點行業(消費、醫療、高端制造等),為中國及全球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標準的專業化金融服務。
外資展業接連獲批
6月已有兩家外資控股券商獲準展業,時間間隔較短。6月7日,星展集團宣布,其合資證券公司——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星展證券”)獲準展業。
對外開放總體部署下,外資券商積極申請新設公司或變更股權。自2020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目前證監會核準批復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有8家。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等為外資股東通過提高持股比例實現控股;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星展證券為新設券商。
還有外資券商在排隊申請中國市場的“入場券”。4月27日,證監會信息顯示,法國巴黎銀行遞交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獲得證監會接收。
公開信息顯示,法國巴黎銀行為歐洲頭部全球性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根據凈收入排名,位居法國第一,根據股東權益排名,位居歐洲第四大銀行,其資本市值在歐元區銀行中排名第二。
此外,證監會官網顯示,目前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美國華平投資擬設立的證券公司正在審查過程中。
平安證券表示,外資券商有望帶來“鯰魚效應”,加速行業轉型升級步伐。長期來看,海外頂級投行參與度的提升將帶來增量資金,引入更多優秀人才、先進理念與創新業務經驗;對國內本土券商來說,有望為創新與變革之路打開全新視野,并產生“鯰魚效應”,倒逼行業轉型升級;有望培育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優質券商,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前路道阻且長
外資券商在合規意識、創新業務能力和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擁有長期而豐富的經驗。但相較其給人留下的“高大上”印象,業績表現卻并不達普遍預期。
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數據顯示,除中金公司(外資股比已大幅降低)以外,合資券商歸母凈利潤排名均在行業60名左右,未超過1億元,4家未實現盈利。
某中型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背后原因主要是股比和牌照等方面的限制。外資股比限制雖已形式上放開,實質上總體還是內資股東占據主導,戰略和經營理念若存在分歧,將不利于整體的業務發展。另外,除了中金公司、申港證券、瑞銀證券擁有全牌照經營的權限之外,不少合資券商的業務牌照依然存在約束。”
外資券商發展之路道阻且長。萬和證券研報顯示,雖然外資券商如今正在不斷加快本土化進程,但發展之路仍需面對重重困難:
一是資本金不足。在國內以凈資本為核心以及杠桿率較低的環境背景下,外資券商前期凈資本有限,合資券商2019年凈資產規模均在10億元左右,較難同時滿足展業投入與監管要求。海外券商高杠桿經營模式也難以在中國復制。
二是客戶基礎薄弱。客戶是券商業務的基礎,在競爭較為充分的國內市場,外資券商拓展客戶的溝通成本更高,獲客成本相應也就更高,搶占國內業務份額并非易事。相較之下,政策持續鼓勵支持頭部券商做優做大做強,包括鼓勵補充資本,以及在國內資本監管框架下,頭部券商在增加業務種類、新業務試點推廣、風險資本準備計算系數、投保基金繳納比例等的優勢。
從集約走向精細
在全球大變局下,中國的金融改革與開放將更進一步,繼續提升直接融資比例、擴大開放則是關鍵點。面臨外資入局加速,內資券商的展業趨勢,亦需從追求規模的同質化、集約式發展,逐步轉向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
5月22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表示,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中介機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緊緊圍繞主責主業,在做專做優做精做強上更加努力。
5月28日,證監會公布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繼續強化行業差異化發展,有助于夯實券商內控合規主體責任,倒逼行業高質量發展。
注冊制的穩步推進,開啟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新時代,券商作為最重要的參與方之一,既迎來了注冊制時代的盈利、業務拓展、生態建設等多方面機遇,也面臨系列向好變化之下的更高標準的執業質量,以及更為嚴格的展業要求。
6月10日,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場主體的歸位盡責意識明顯增強,優勝劣汰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法治供給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者保護渠道更加暢通,市場預期明顯穩定,市場整體生態呈現積極向好變化。
此外,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系列舉措接連落地,也使得A股券商板塊的中長期趨勢向好。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當前以融資融券、股權衍生品以及跨境交易為代表的資本中介業務迅猛增長,伴隨著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深化推進以及資產管理持續擴容,券商成長性空間逐步打開,有望平滑市場波動帶來的業績不確定性,助力估值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