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銀保監局發布關于核準卓逸群任職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的批復。
河北銀保監局表示,卓逸群應自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到任,任職后要嚴格依法依規履行職責,有效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主動清理其他公司兼職。
以監管發布相關公告的日期為口徑,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十余家信托公司發生“一把手”變更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行業高管頻繁變更,一方面與信托行業景氣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部分信托公司未來在戰略上可能會進行的調整有關。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現階段,信托公司前期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資產質量、業務結構、收入結構、人才結構等經營管理短板問題開始顯現。在這種情況下,戰略管理在信托公司“求發展”乃至“求生存”中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多位“一把手”履新獲批
相關信息顯示,卓逸群擁有清華大學民商法律碩士學位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碩士學位。2011年起,他先后擔任香港航空租賃公司副總裁、TIP(跨歐洲和北美拖車租賃公司)副CEO、渤海租賃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單從“一把手”方面看,開年以來已有十余家信托公司出現相關人事變動。
記者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就有兩家信托公司“一把手”履新獲批。
5月27日,新疆銀保監局官網披露,核準李丹擔任華融信托總經理一職,核準時間為2021年5月21日。
5月13日,吉林銀保監局發布關于核準張洪東任職資格的批復。
吉林銀保監局表示,根據《中國銀保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保監會令2020年第12號)和《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銀監會令2013年第3號)等相關規定,經審核,核準張洪東吉林省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任職資格。
而在今年4月份,有5家信托公司“一把手”履新獲監管核準,包括山東信托總經理方灝、雪松信托總裁李楠、光大信托董事長馮翔、中海信托董事長湯全榮、外貿信托董事長李強。
此外,今年2月份亦有金谷信托董事長李洪江、民生信托總裁林德瓊、英大信托總經理俞華軍和外貿信托總經理劉劍任職資格獲批。
記者了解到,信托公司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大多為所屬集團內部委任,或已在行業內部深耕多年。而信托公司控股股東之所以大多習慣任命內部人員擔任高管,主要是基于內部發展和文化延續等方面較為順暢的因素考慮。
重在進行戰略調整
渤海信托方面表示,其將在新任董事長的帶領下,繼續回歸信托業務本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并加快業務創新。
有行業觀察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現階段,信托公司前期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資產質量、業務結構、收入結構、人才結構等經營管理短板問題開始顯現。在這種情況下,戰略管理在信托公司“求發展”乃至“求生存”中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創新業務探索方面,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慈善信托等業務的開展“確定性”較強;標品信托、股權信托等業務仍在積極探索。
換言之,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經認識到“真轉型”不可避免。
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王和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已經公布的62家信托公司2020年年報,具體到戰略規劃,能明顯感覺到信托公司對戰略管理需求的急切性。
“在2019年,大部分信托公司對于戰略規劃的描述還停留在業務布局等內容上,體現出行業整體上的戰略發展仍是‘單一式’、‘粗放式’的思路。”王和俊進一步指出,到了2020年,已有絕大部分信托公司意識到戰略管理的價值。
具體來看,在戰略規劃層面不僅注重業務發展,也更加強調風險管理、組織運營、信息科技、人力資源、創新生態、資源整合、企業文化等支撐體系的建設。
“另一方面,各家信托公司在新的行業監管形勢及業務轉型趨勢下,從自身資源稟賦、業務傾向、公司治理等出發,所制定的戰略既表現出一定的共性特征,也顯現出鮮明的自身特色。”王和俊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