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開局良好。4月19日,北京市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據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介紹,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1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1%,比2019年同期增長9.3%,兩年平均增長4.6%。目前,全市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走向活躍,結合全市高精尖發展定位,當季固定資產投資中高端產業投資更是漲超九成。經濟總體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居民四項收入全面增長
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85元,同比名義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后,同比實際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2%。從全市居民一季度收入的構成來看,四項收入實現了全面增長。具體而言,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幅度分別達到10.5%、15.6%、10.6%和5.3%。
從數據來看,全市居民經營凈收入增速實現領跑。對此,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指出,“居民的經營性收入主要體現的是居民創業、個體經營帶來的收入。經營性收入在四種收入來源中漲幅最大,說明北京雙創氛圍和政策環境較好,雙創活動非?;钴S;同時也說明,北京經濟的微循環暢通,接地氣,有煙火氣”。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的同比增長,對居民收入的整體增長貢獻很大。”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卞晶表示,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員工就業率得到提升,企業員工平均工作時間較2019年得到增加,工業生產也帶動了收入和企業運營的增長態勢。
今年春節期間,受“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企業開工時間總體早于往年。據對全國近5000家工業企業開展的開工情況快速調查顯示,調查企業春節期間平均放假天數為7.5天,明顯少于正常年份。另一方面,員工到崗情況好于往年,調查企業中,近一半企業有超九成員工就地過年,對生產提振作用較大,反哺了居民收入的有效提升。
消費價格低位運行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支撐,疊加“就地過年”等政策倡導,全市一季度消費也逐步走向活躍。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24%。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0.3億元,同比增長31.1%。
“2021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的形勢趨于穩定,居民消費信心得到進一步激發。八大類支出首次實現去年以來全面推進,其中六類支出實現兩位數百分比增長。”卞晶表示。
去年疫情倒逼線上消費活力得到釋放,一季度全市網上消費格外活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127.1億元,同比增長38.2%,兩年平均增長26.5%。分商品類別看,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5.8%、31.4%和22%,兩年平均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
同期,隨著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全市線下消費同樣漲勢迅猛。據統計,一季度全市服務性消費增長18.5%。卞晶指出,春節以來,全市通過發放餐飲消費券等方式助力餐飲企業,餐飲企業也采取措施激發市民外出消費的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消費熱情被激活,但居民消費價格卻出現了同比下降。據統計,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降幅達0.1%。八大類商品服務價格實現“兩升六降”:除食品煙酒類、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9%和0.6%外,衣著類、居住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交通通信類、教育文化娛樂類以及醫療保健類價格下降幅度分別為0.1%、0.2%、0.3%、0.8%、0.6%和0.9%。
“一季度價格數據主要是受去年翹尾因素的影響。”卞晶指出,下一階段,隨著翹尾因素持續減弱,服務類項目價格回升,預計二季度全市CPI將在3月基礎上保持溫和。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猛增
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高端行業和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大。據統計,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4.8%。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4.6%、44.3%和16.5%。分行業來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1.8%和67.5%。
高端產業投資熱情也得益于全市研發創新表現活躍。據龐江倩介紹,今年1-2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25.4%,兩年同比增長16.1%。其中,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34.1%;中關村企業獲得的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近五成,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近九成。
同期,消費升級以及北京市高精尖定位帶動相關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逐年上漲。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以及教育產業投資增速也分別達到7.9倍、25.1%和17.8%。相較而言,市內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產開發等傳統項目投資漲勢相對平緩。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0.5%,兩年平均下降1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5.4%,兩年平均增長8.3%。
“北京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額度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超過50個百分點,說明北京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端制造的發展動能是非常強勁的。”胡麒牧指出,“我們在看到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強勁增長的同時也要關注幾個問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完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產學研跨區協同機制的完善;同時,也要注意與高技術制造業相關的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機制的完善等。”(陶鳳 劉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