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批4只碳中和綠色公司債登陸上交所債券市場。發行專項用于碳中和綠色債券的四家能源央企分別是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發行債券合計規模不超過105億元。
伴隨著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大背景,我國綠色債券發行持續升溫,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之一,年發行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居世界第二。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2020年度分析簡報》顯示,2020年,中國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2786.62億元,累計發行規模突破1.4萬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史英哲介紹,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已有5個整年,從發行總量看,一直位居世界領先地位。2016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2018年兩年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依舊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由于市場激勵欠缺等因素影響,發行總量較2019年有所下降,但從發行結構來看有很大亮點。
聯合資信債市研究部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2020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穩步發展,綠色債券市場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發行期數和發行家數均較上年有所增加,發行規模較上年有所減少;綠色債券期限以3年和5年期債券為主,AA+級(含)以上綠色債券集中度保持穩定;國有企業仍是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人;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交通、清潔能源和污染防治領域。
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債券目標是利用債券融資工具,將所得資金用于資助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項目,或為這些項目進行再融資。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監管層強調金融要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使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低碳領域。以此為契機,監管層創新推出聚焦碳減排的碳中和債,有利于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更好發揮綠色債券這一重要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發展的功能。
她同時表示,從發行人的角度來看,碳中和債的推出可以幫助發行企業抓住戰略機遇期的政策紅利,拓寬企業綠色項目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同時,企業通過發行碳中和債募集的資金將切實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加之監管對環境效益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能夠讓投資者及時了解募集資金使用的預期效果和實際成果。這將提升債券發行及存續期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碳中和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進而利好債券發行利率的下降,助力企業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
綠色債券的發展,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要加大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國務院2月22日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直接融資,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建立綠色債券評級標準。
展望今年的綠色債券市場,聯合資信債市研究部相關人士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綠色債券相關促進政策不斷出臺以及世界各國在綠色債券標準、投資、研究等領域合作的持續深入,國際綠色債券發行量有望保持增長態勢,綠色債券發行人將進一步擴容,綠色債券在券種、行業和地區等方面將更加多元化。
與此同時,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制度將進一步完善,發行量有望穩步增長。
“在政策支持下,后續碳中和債發行將逐步擴容,發行主體的等級、區域和行業分布將趨于分散,募投項目類型也將更加多元化。”馮琳稱,在今年信用擴張邊際放緩、債券發行監管政策趨嚴,信用債一級市場將有所收緊的預期下,包括碳中和債在內的綠色債券有望成為今年信用債發行整體“小年”背景下的結構性亮點。
但她同時支持,需說明的是,目前發行碳中和債的企業均為高等級國企,高等級國企的成功發行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高發行人和投資人對這一創新品種的認可度。后續隨著發行主體擴容,投資者對該品種的認可度能否維持還有待觀察,這將直接影響債券發行成本和企業發行積極性,進而影響發行擴容的速度。記者 朱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