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應該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如,除了自身守法經營外,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秩序建設,需要其他相關部門從行業宏觀調配布局或政策支持等角度,呵護、引導企業的健康發展,包括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等都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所以,給企業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合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對于參與主體多元、參與機制多元,以及利益訴求多元的資本市場而言,如何發揮好各方“合力”,一直是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1月16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明確提到要進一步凝聚各方合力。要堅持系統觀念,不斷強化與立法司法機關、宏觀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協作聯動,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營造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從不斷強化與立法司法機關的協作聯動來看,隨著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資本市場的法治體系日趨完善。尤其是自去年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后,去年底,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將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而這無疑有助于資本市場進一步夯實法治根基。
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顧問何海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部門的執法權限必須來源于法律的授權,即使是監管部門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也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而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創新,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資本市場的很多規章制度都需要變革和細化,立法上必須加快步伐,將監管部門的現實執法需求考慮在內,為監管部門的執法提供法律依據,使監管部門的執法合法化。而司法機關的聯動執法,一方面強化了對違法者的威懾力,另一方面也暢通了行政案件轉為刑事案件的對接渠道,更好地實現罪責相當。
當然,除了與立法司法機關的協作聯動,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上市公司進一步提高質量,還應配合以下三方面同步推進:一是強化和壓實上市公司主體責任。即鼓勵上市公司誠實守信、規范運作,專注主業、穩健經營,促進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回報投資者,以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等;二是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健全明晰中介機構執業規則體系和職責邊界,確保相關中介機構依法依規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為上市公司提供高質量服務;三是完善上市公司綜合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監管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監管執法協作,協同處置上市公司風險,共同營造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如何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而從各類資金的“屬性”看,這顯然將更加強調各方“合力”的效果。
具體來看,在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次“喊話”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去年7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提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自主決策空間;而在銀行理財方面,去年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曾表態稱,支持銀行理財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鼓勵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人納入銀行理財合作機構名單;此外,去年底人社部亦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年金基金財產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提高10個百分點達40%。記者 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