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場內投資熱情的高漲,不僅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多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素有投資者情緒“晴雨表”之稱的融資融券余額,也屢創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統計發現,截至1月11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下稱“兩融余額”)報16736.43億元,創下近五年半新高。其中,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報15288.56億元,融券余額報1447.87億元。
“兩融余額的持續攀升,體現了投資者對當前A股市場行情的認可。”領秀財經首席分析師張冠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融資客的投資風格主要以短線操作為主,但從規模上能明顯看到投資者情緒的回暖,從這一角度來看,也可將其作為市場信心的參考指標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從年內前6個交易日的情況看,兩融余額已累計增加546.35億元,并且自2019年12月18日起,兩融余額已連續259個交易日徘徊在“萬億元”關口之上。也就是說,剛剛過去的2020年,“萬億元”關口之上的兩融余額貫穿始終。
東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結合去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盡管A股市場于去年7月中旬以來走出了一波震蕩整理行情,但兩融余額在同期幾乎全程處于上行區間,且相比于指數的波動更小,而這實際上已經反映了市場情緒并沒有受到去年年中指數調整的過多影響。再加上去年10月份以后包括外資、基金等資金加速回流A股市場,以及12月份起就受益于歲末年初的市場流動性寬裕,疊加市場對2021年春季行情“躁動”的普遍高預期,這進一步助推了資金的大幅回流,致使場內交易情緒明顯上升。整體來看,兩融余額的上行反映了近期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高,并且對春季行情有較強預期。
從具體的行業方面來看,今年以來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除銀行業外,其余27個行業均獲得融資客“青睞”實現資金凈流入。其中,尤以電氣設備、電子、有色金屬行業為最,其資金凈買入金額分別為81.86億元、58.10億元、58.08億元。另外,融資客凈買入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行業還包括國防軍工、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十大行業。
“由于兩融余額的波動與A股市場行情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正相關性,故從長期來看,兩融余額仍有較大上升空間。”究其原因,鄧利軍給出了他的三條理由。首先從估值方面來看,當前A股市場估值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中依然偏低,考慮到中國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從這一角度看,2021年我國的基本面優勢以及估值吸引力將使得A股市場仍有較大的上行空間;其次在匯率方面,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強,這也將進一步提升以人民幣計價的相關資產吸引力,有利于吸引外資增加A股配置占比;最后從風險偏好來看,隨著疫苗接種工作的不斷推進,這也有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進而提高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綜合考量上述三點,A股市場的行情有較強支撐,疊加A股注冊制改革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完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等,預計未來兩融余額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記者 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