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期間,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范期暫定為4年。
“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政策靴子落地,補貼額度超預期,有望推動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姚京津表示。姚京津認為,“政策重點支持電堆、膜電極、質子交換膜、碳紙、催化劑、雙極板、氫氣循環系統、空氣壓縮機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建議關注相關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會。”
“燃料電池產業的相關政策從地方到中央都有密集推進,9月8日北京市出臺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9月21日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都旨在通過新技術的示范應用帶動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部件和整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盡管燃料電池板塊目前處于發展早起探索投入階段,但仍有主題性機會。”資瑞興投資總經理汪忠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可以看到,燃料電池板塊上市公司基本面盈利正在逐步改善。《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在99家燃料電池板塊上市公司中,2020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共有45家,占比逾四成。
三季報業績預告方面,截至目前,已有21家公司率先披露了2020年三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共有8家,金洲管道、長盈精密、中電興發等3家公司均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翻番,南都電源、科威爾等2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也均有望繼續增長,江蘇索普、英威騰、ST八菱等3家公司報告期內業績有望扭虧為盈。
“在政策的大力推進下,可以預見車企及相關產業鏈將加速布局,加快技術研發,形成規模效應,燃料電池車成本有望大幅下降,未來氫燃料電池車有望成為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霸主,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政策的出爐,標志著氫燃料電池車憑借燃料加注快、功率大、續航長的優點將成為市場新寵。氫燃料電池這兩年發展迅速,各方面邊際都在改善,基本面已經開始步入拐點,已完成從零到一的階段,接下來產業技術深化研究和規模化發展值得期待。”
在業績逐步改善的環境下,近期機構對燃料電池公司調研熱情高漲,9月份以來共有10家相關上市公司獲機構密集調研,漢鐘精機、濰柴動力、航錦科技、惠程科技等4家公司月內均受到5家及以上機構扎堆調研,宗申動力、中金嶺南、凱美特氣、堅瑞沃能、中電興發、鮑斯股份等6家公司也被機構走訪調研。
受多重因素共振,9月份以來,燃料電池板塊表現活躍,其整體上漲0.64%,板塊表現強于大盤(滬指月內累計下跌3.57%),個股方面也有61只期間股價漲幅跑贏大盤。易事特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66.61%,長城汽車、堅瑞沃能、蠡湖股份、百利科技等4只概念股月內累計漲幅也均逾20%。
對于板塊的后市機會,劉巖進一步表示,“從政策支撐傾斜的力度來看,一方面,在氫能稟賦優質、財政實力強地區有完善布局,具備自主核心技術的系統廠商將受益;另一方面,從產業需求規模來看,制氫、儲運及加氫的企業將直接受益于需求端的增加,建議投資者從氫能源車整體產業鏈中認真研究,尤其是對具有創新科技進步的整車及供應鏈企業重點關注。”
“燃料電池屬于新興產業,建議關注在關鍵零部件上具備自主核心競爭力或者具有規模優勢的區域產業集群龍頭。”乾明資產高級研究員陳雯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次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政策以國產化關鍵技術為核心,確定了產業集群化的推廣方式,在應用場景劃定、獎勵標準、獎勵幅度的制定上相對于之前單純的整車補貼政策都更加成熟,從而提升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本次政策對行業基本面是長期利好。”
表:9月份以來獲機構調研的燃料電池概念股
制表:任世碧
見習記者 任世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