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客戶經理告訴我,最近我持有的基金盈利不錯,是時候考慮止盈買新基金了。”某位基金投資者《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銀行代銷基金業務火爆,《證券日報》記者從已披露的A股36家上市銀行半年報中發現,大部分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并且多家銀行均提及代理類手續費收入增長主要是由于代銷基金業務的增長。
為了調查銀行代銷基金業務的情況,《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并且與部分銀行客戶進行了交流。發現有部分銀行客戶經理會頻繁建議客戶在基金投資方面贖舊買新。甚至還有部分投資者把基金當成了一種短線操作的工具,頻繁買賣。
但買基金真的可以像炒股票一樣頻繁的申購、贖回去賺取收益嗎?“贖舊買新”又真的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嗎?可能真相并非如此!
部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
基金代銷業務表現突出
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報顯示,即使部分銀行凈利潤有所下滑,但大部分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比如,交通銀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65.05億元,同比下降14.61%,是國有六大行中凈利潤下滑最大的。但是交通銀行上半年實現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42.77億元,比去年增長了5%。交通銀行表示,該行上半年代理類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14.07%,主要由于代銷基金業務增長。
再比如,招商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497.88億元,同比下降1.63%。但是招商銀行上半年實現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22.69億元,比去年增長了5%。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表示,招行上半年手續費收入的第一個增長亮點是代銷公募基金,利用資本市場上半年特別火爆的時期,公募基金的銷售量及銷售收入帶來了翻倍增長。第二個亮點是理財業務收入。今年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超過200%,主要是因為去年上半年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處于低谷,今年上半年理財業務規模尤其是新產品轉型方面成效明顯,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實現大幅增長。
交通銀行研究員、西澤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鄧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銀行業普遍面臨著資產端收益下行、凈息差縮減等難題,在這種背景下,銀行要增加營業收入,就必須要加大中間業務的營收力度。通過第三方代理業務上的擴張,提高對零售業務的競爭,才能更好地對沖由于利差收窄所帶來的營收減少,比如代銷基金業務就是其中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他進一步說明,從已經披露的上市銀行半年報來看,今年上半年有多家銀行的非息收入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同時非息收入占營收比重也有明顯提升。這說明了在目前資產端收益下行、凈息差收窄的情況下,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正在發力中間業務,朝著輕資產轉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改善可以反映出銀行經營模式轉型的加快,銀行盈利結構的逐漸趨于優化。
“贖舊買新”
或與銀行經理績效掛鉤
與銀行代銷基金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相對應的是今年銀行客戶購買基金理財的熱情高漲。
“我之前都是把資金放在股票市場里,但是炒股需要每天盯盤,收益也沒有一定的保障,浪費了很多時間。”某位從股票市場轉戰投資基金的張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基金的收益相對穩定,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與多位通過銀行購買基金的投資者交流發現,少部分銀行的客戶經理每個月都會建議客戶“贖舊買新”,大多數客戶經理每兩到三個月也會建議客戶“止盈”,轉投新基金。
記者在走訪某國有大行的網點時,該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近期主要向客戶推薦基金產品尤其是首發基金。同時該客戶經理表示,自從近幾個月股市回暖,咨詢基金的客戶明顯增多,基金產品最好推銷,給客戶選擇更合適的產品更容易留住客戶。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最新公募基金份額數據了解到,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份額較5月底減少逾1萬億份。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6月底,6月以來新成立的基金規模達1918億元。一方面是基金整體份額的減少,另一方面是新發基金銷售火爆,并非都是新資金的投入,其中就有不少贖舊買新的投資者。
除了贖舊買新,更有甚者,拿出炒股的架勢來炒基金。《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不少投資者把基金當成了一種短線操作的工具,甚至為了短期套利把基金當作股票投資一樣,頻繁買賣。
某基金公司業務經理告訴記者,投資基金應該持有長期投資的觀念。這種頻繁申購、贖回基金的波段操作渴望獲取高額回報,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對于為何銀行更喜歡推薦新基金給客戶,某城商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銀行代銷基金時,銷售費用(認購費、申購費和銷售服務費)全部歸代銷渠道即銀行,管理費及贖回費分成則需談判。而銷售新基金的管理費收益相對更可觀,同時如果勸客戶贖舊買新,又可以重復收取認購費、贖回費,客戶經理的每月績效也會更可觀。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透露,基金公司有新產品首發,銀行一般都有首發指標,是算在客戶經理的考核里面。因此銀行客戶經理都會忙著完成首發任務,甚至還會動員客戶贖回老產品買新基金。見習記者 余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