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六保”任務之一,后疫情時期應如何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信部將支持大企業主導構建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構建新型產業合作體系。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就此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首先,大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影響較大。大企業往往吸納了上游產業鏈的大量產能,且又是下游產業鏈的主要供應商,具有較大的產業帶動作用;大企業主導構建創新體系,有助于從需求端刺激上游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從供給端激發下游提質增效的活力,從而形成更良好的產業生態。其次,大企業往往是行業龍頭,通常充當著“產業代言人”的角色。培育“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有助于增加行業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目光,穩固產品需求鏈;同時,也能夠取得資本對該行業的青睞,取得更多資本力量支持,從而進一步升級產業鏈。
對于構建新型產業合作體系方面,中央及各地政府出臺了哪些扶持政策?落地情況又如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出臺許多有針對性的獎補措施,包括促進產業集群、產業鏈現代化和授牌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等做法,并在財稅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導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提質增效。從實際效果看,各地現已形成優勢產業集聚區,落實授予多批“隱形冠軍”企業,促使新國貨高品質研制。
談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有何特點,盤和林認為,從行業來看,“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大多都是制造業企業,擁有行業內較為領先的制造工藝、生產技術等。從產業鏈位置來看,大多數“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都處于行業的中游或下游,主要生產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具有較高的產業附加值。
“‘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主要專注于生產環節的某一方面,特別是某些關鍵零部件環節,盡管總體規模產值不高,但是產業鏈現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具有對特定產業體系的依附性,受整個產業體系發展的影響較大。”劉向東補充道。
就“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在疫情后期的發展情況,盤和林分析道,疫情期間,受到上游產業鏈波動和下游產品端需求疲軟的影響,該部分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但伴隨著國家的一系列產業振興政策,上游原材料生產有所復蘇,外貿渠道恢復良好,國內產能支撐力較強,讓這些企業疫后恢復情況喜人,再加上他們都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自己的細分市場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而擁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所以,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復蘇帶動這些企業走出了疫情陰霾,企業生產經營也逐漸回歸正常秩序。記者 昌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