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餐飲、超市、商場、租賃、批發零售領域線下門店,尤其是中小微商戶,遭遇重大沖擊,客流量大幅縮減,營業收入嚴重下滑。線下門店紛紛發力線上渠道,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入駐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社區團購,提供無接觸服務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開拓多元消費場景。
疫情以來,支付行業作用凸顯。移動支付迎來多元發展期,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選擇。鏈接眾多團購企業、中下微商戶及線下門店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助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多種分賬模式降低企業成本。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也帶來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業態的新變化。
支付產業的新風口在哪里?市場格局漸變,在多強格局之下,企業又如何破局?
支付行業多元增長
市場格局漸變
疫情之下,各種公私經濟往來、購物等都可以通過移動支付得以解決,強大的移動支付成為“空中補給”。疫情一方面提高了移動支付使用的頻率,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移動支付用戶數的增加。同時,第三方支付紛紛出臺舉措,在疫情中加速推動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
近期,易觀發布《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數字化發展專題分析2020》報告顯示,疫情加速商品和服務消費線上化,數字化程度提升;疫情凸顯支付行業的責任和作用,支付行業風險與機遇并存。
隨著多年的發展,當下移動支付不僅改造了傳統消費形態,而且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鏈條,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加之此次疫情對行業帶來的影響,2020年移動支付行業將迎來更高質量發展期。
據上述報告中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突破200萬億元人民幣。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支付巨頭和以拉卡拉、匯付天下等為代表的獨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行業定位開始逐漸分層。從細分市場的角度看,國內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的逐漸趨嚴使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將注意力向產業互聯網和跨境支付領域進行轉移。
匯聚支付CEO王啟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正在進入加速階段,同時這也帶來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業態的新變化。第三方支付為中小企業通過優化支付環節可為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增效提速。在此過程中,支付公司業態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服務模式的變化,‘支付即服務’成為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主要服務模式。隨著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以及互聯網產品和場景服務的日趨多元化,支付已成為商業交易和增值服務的開始。”
當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格局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幾年前第三方支付經過快速發展,以支付寶和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等為代表的寡頭格局形成,其占據市場九成的份額。近年來,移動支付產品覆蓋越來越多樣化,第三方支付的羽翼也越來越大。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巨頭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京東支付,美團支付和云閃付后來居上,市場形成多強格局,此外,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積極深耕ToB市場,多賽道競爭。
行業的洗牌還在持續,部分無照經營和持牌的中小支付機構將被淘汰出局。
盡管目前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巨頭鼎力的格局已成型,但行業本身的市場發展依舊有巨大空間有待挖掘。隨著支付監管日趨嚴格,行業整體利潤大幅下降,支付企業要想破局,就必須跳出支付圈,向多元化服務發展。
“第三方支付行業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想要維持增速,在場景為王的當下,企業應全面走向數字化經營的新模式。支付寶、微信雙寡頭既定,大多數的支付機構都在深挖B端市場,多元破局。匯聚支付通過將自身業務與云計算、智能風控等前沿科技相融合,開始涉足包括場景式聚合服務、賬戶管理、云計算、風控能力輸出等技術解決方案服務,業務向多元化擴張,逐步轉型為科技數字化服務商。”王啟峰告訴記者。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支付機構在未來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產業支付市場發展。同時,監管科技與合規科技的發展也將促使支付機構的合規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藍時代科技創始人、互聯網分析人士葛甲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第三方支付的業務量將會有所增長,各種創新應用會持續出現。針對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支付解決方案將有一段繁榮發展時期。第三方支付的市場格局仍然以兩超多強為主。除了支付寶和微信之外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也可以把產業支付作為突破口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兩件事,一個是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速度,另外一個是不斷加強的監管措施。”
模式與監管錯配問題凸顯
標準亟待統一
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監管也在趨嚴,但行業依舊面臨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商業模式和監管錯配、業務實施的標準需進一步統一等多個問題。
葛甲認為:“加強監管和標準統一建設,將讓支付行業寬松發展的同時得到審慎監管。涉及到金融安全問題,監管從來不曾手軟。”
“微信、支付寶、匯聚支付等變成了基礎設施,支付產業趨勢不可阻擋,未來會更深入到各個領域,包括社保繳納等眾多場景。目前第三方支付正在迅速全球化,疫情下的在線化加速是行業的風口,而與此同時信用支付和套現的濫用成為行業危險。目前,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成熟,未來更多可能的變量是費率問題。”科技先生創始人柳華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手機支付對應的移動支付管理辦法一直沒有出臺,行業標準大多是各自為陣,業態急需進入結構調整期。目前,微信、支付寶、銀聯等的標準都不一樣,中國還未建立統一的二維碼支付標準,實現底層技術設施的標準化、規范化,建立和普及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碼制,有助于移動支付產業國際化。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方支付依舊存在商業模式和監管錯配問題,近年來行業監管力度在持續加大,但在這個立法上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實現。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已經形成了多巨頭并存格局,監管介入后去制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的環境,對企業破局也非常重要。”記者 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