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加持下,今年5G等新基建項目在各地加速落地;同時,不少地方也出臺新政支持新基建發展。
“各地加快5G等新基建建設,有助于直接拉動經濟增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5G新產業》作者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積極搶抓“新基建”的重大機遇,會激發更多的新需求、創造更多的新業態,將有效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不少地方發布了新基建投資的進展情況。例如,7月1日,西安市發改委發布數據顯示,西安市總投資5166億元、年計劃投資795億元的97個新基建及其產業配套項目加快建設。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499.2億元,達到年計劃的62.8%。這些項目涵蓋了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樁、城際高鐵、軌道交通等領域。
7月2日,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重慶市信息通信業投資超85億元,提前半年超額完成了全年3萬個5G基站建設任務。截至7月1日,重慶市新建3.2萬個5G基站,累計建成4.2萬個5G基站,實現全市所有區縣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各地加快5G建設,有助于數字化產業的大融合,有助于帶動投資增長、促進信息消費,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5G基站建設有助于迎接數字經濟的到來。實際上5G的網絡越快,越加快推動整個商業的場景應用發展。例如,5G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信息化社會的基石,使得工業遠程控制、遠程手術、物聯網等變為現實,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盤和林說。
近日,多地也發布了新一輪支持新基建發展的文件。例如,6月30日,沈陽市政府辦公室發布《沈陽市5G產業發展方案(2020-2021年)》明確提出,到2021年底,將沈陽打造成為全國5G網絡建設領先城市,5G商用步伐走在全國前列。布局5G相關產業鏈條和集群,打造5G產業園區,5G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帶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業務收入3000億元,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3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河北省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汽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石化工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攻堅行動計劃5份文件,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其中提出,到2022年,各市主城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5G基站數量超過7萬個。
郭一鳴認為,新基建是我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新基建的大力發展,將直接促進以5G為首的新興產業發展。預計2020年,電信運營商在5G網絡設備上的投資超過2200億元,各行業在5G設備各方面的支出超過540億元,5G商用中后期各垂直行業將成為網絡設備支出主要力量。
“新基建創造了多種新型消費應用場景,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盤和林說,新基建之所以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是因為新基建的帶動面極廣,能撬動廣泛的上下游產業鏈環節,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例如,5G能夠實現機器間大規模互聯,將大大促進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盤和林表示,新基建依托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升級,在應用方面對各產業的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會極大地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給各廣泛行業的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記者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