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速度明顯加快。5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3025億元,創地方債券單月發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債券共發行31997億元,其中新增債券27024億元,再融資債券4973億元。截至5月底,地方實際發行了專項債券21502億元,完成今年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的93.9%。
財達證券債券融資部副總經理付海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大力推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一方面,有利于‘開前門,堵后門’防范金融風險,使地方政府的融資顯性化,助力推進政府債務預防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另一方面,有利于通過把控專項債限額的合理分配,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精準高效。”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加速擴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會議指出,“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面對急需復工復產的供給端和迫切擴大內需的需求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既要把握好政策方向落實‘盡快盡早’的大政方針,也要注重政策實效,精準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這也需要專項債券提質增效。”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孫久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今年成為財政‘三駕馬車’之一,其重要地位顯而易見。自2019年以來,中央不斷規范專項債券項目范圍,資金更加精準地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重大項目,這樣很好地規范了地方政府融資方向,顯著提高了專項債券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助力地方政府短期穩增長、長期促發展,發揮對‘六穩’‘六保’的保障作用。”
孫久文建議道:“在專項債券持續加碼的同時,各省財政部門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項目質量,注重項目管理與審核,嚴格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既是保證專項債券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條件,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
重點支持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基礎工程
2020年面對海內外疫情的經濟沖擊,應急醫療、公共衛生建設、產業園區復工復產和招商引資等領域基礎設施投入需求迫切,專項債券進一步明確了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項目。
與此同時,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基建投資”成為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詞,在拉動經濟方面被寄予厚望。
付海洋表示:“目前財達證券已經在全國多地完成多個‘新基建’和‘老舊小區’等項目的前期謀劃、融資設計及協助申報工作,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近期5G、大數據、信息網等相關項目明顯增加,多地政府都在努力把握‘新基建’這一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數據顯示,2020年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于交通、生態環保、農林水利、醫療衛生、市政和產業園區為主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基建投資比例超過80%。針對當前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專項債也進一步將5G、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基建領域納入重點傾斜項目。
對此,周宏春表示,“建議在新基建方面展開積極探索,新基建重在消費升級和產業優化,促進新產業新服務新業態的出現,專項債券可以積極參與新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收益平衡、穩定回報的投資項目,以進一步提升收入穩定性。”見習記者張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