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市場開始進入到真正的價值重估與價值尋找中,場內有大批個股將加速向1元股邁進,同時也有一批ST股在誤傷后開始大漲,另一批真正核心價值公司將逆市上漲。其次,國家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后市在新科技投資紅利上的引擎,投資者要深入挖掘核心科技價值企業。最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本周市場具備極強的不確定性,這是投資者之前就有較強預期的,事后走勢也印證了這一點。本周上證指數下跌幅度達1.91%,較強的創業板指數也下跌了3.66%。從本周的運行軌跡看,周初對上周的跌勢產生過一次反抽,之后遇阻而重返跌勢,于是周五產生了長陰加速下跌并破位,全周基本無機會,新一輪下跌趨勢似乎已露出端倪。
有趣的是,在持續下跌過程中,北向資金總體仍呈現出越跌越買態勢。這說明,內資依然沒有改變原有的投資思維,依然是在按照固有的理解來看待與對待市場的。當然,此前市場早已連續縮量,且無論外圍股市漲跌,A股也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牛皮市。技術上,大盤年線與半年線構成重壓,創業板指數則在攻占頸線位時無法凝聚做多信心,致使這輪反彈至此暫告一段落,新一輪行情還需孕育。
事實上,對本周的下跌,尤其是周五的下跌,筆者認為這只是市場整體調整時間的不夠充分,且內外因素未到上漲的共振時間點而已。從今年最大的風險事件看,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巨大的,到目前為止,國外還有多個國家仍處在蔓延或暴發狀態之中。而稍顯好轉的歐美國家,由疫情引發的矛盾迭加上疫情之前的積怨,使得國際多邊關系和諧度變得異常敏感與復雜,極容易滋生出全新的不可預知的摩擦,這使得股市的本輪反彈要想演變為反轉,至少在時間上還是極不充分的。對于率先取得抗疫重大戰略成果的中國,2020年的GDP具體增長指標也不再提及,說明我國發展也面臨著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必須重新調整戰略工作的重心。
其實,今年的股市一直都沒有走出整體上的下跌趨勢,尤其是上證指數,所以本周的下跌,也無非是上攻受阻后的正常反應而已。對于今年春節后的二次反彈,力度是遠遠小于第一輪的,歸根結底是市場沒有找到符合上漲邏輯的最本質方向。從后疫情時代來說,確實很多產業原材料出現了漲價,但這種漲價多數只是出于在生活最基礎資料上的剛需。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抗疫物資外,其它產品的價格上漲,很多都是建立在上中下游脫節的基礎上的,即價格虛漲而不能真正形成生產力。另外,盡管看上去財政增加了赤字,貨幣政策的閘門已相對來說大幅張開,但是,這些資金仍難以真正有效進入和形成實體企業的流動性。這樣的局面下,股市當然難以有效實現真正的復蘇。
那么,股市是否就此終結上漲,并且需要展開新一輪下跌呢?結論當然不能這么下。我們知道,今年我國各方面工作,是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穩股市也是穩經濟中的重要一環。中央高層專門提出了“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需要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為此,股市在驅動創業創新為企業融資服務的同時,將真正朝更加成熟與穩定的投資市場轉變。
所以,我們要站高一點看遠一點,不要以一日一周的漲跌來判斷股市趨勢。本周震蕩下跌后,下周市場即可對本周的下跌進行縮量修復,并等待暖心政策與舉措出臺。從當前市場已有的反應來看,新一輪機會正在重新定位,至少可以明確以下三點:首先,市場開始進入到真正的價值重估與價值尋找中,一方面是以白酒食品等為首的消費,在經歷一輪上漲后已透支了未來一段時間的業績,這部份場內資金已開始出現轉向,正在尋找新一批價值板塊;另一方面,隨著注冊制的推進以及中概股的回歸,結構化個股行情會升級。其表現為場內有大批個股將加速向1元股邁進,同時也有一批ST股在誤傷后開始大漲,另一批真正核心價值公司將逆市上漲。其次,國家在擴大有效投資上,將安排數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后市在新科技投資紅利上的引擎;所不同的是,投資者需要深入挖掘核心科技價值企業。最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