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發布新罰單。
罰單信息顯示,敏付科技有限公司因(下稱“敏付科技”)9項違規被央行南寧中心支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9488.71元,罰款137萬元。同時,三位相關責任人累計被罰14.375萬元,2人被警告。
資料顯示,敏付科技成立于2017年8月23日,注冊資本為1.1億元人民幣。于2019年2月28日獲得原屬于北海石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海石基”)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為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支付,2019年7月10日順利完成續展。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對于以往,支付機構的業務體量越來越大,所涉及的消費者、用戶、商家等主體越來越廣,涉及到的違法違規的金額也會隨之增加。
罰單內容顯示,敏付科技涉及的違法行為類型包括:未建立單位支付賬戶管理制度,未明確單位支付賬戶功能與限額、賬戶使用期間的監督管理、銷戶等事項的管理要求;制定的《互聯網支付接口管理制度》未明確受理終端(網絡支付接口)的使用范圍、交易類型、交易限額,以及相關密鑰的管理要求;特約商戶身份核實制度落實不到位;將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資金結算至特約商戶在敏付科技有限公司開立的支付賬戶中;為不滿足條件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對開立相關支付賬戶的客戶身份核實不到位;變相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未按照規定履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資料保存義務。
同時,時任敏付科技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宇程,時任敏付科技風險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譚劍峰皆因對敏付科技變相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各處罰5萬元。而時任敏付科技副總經理、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黃志鋒因對敏付科技未按照規定履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資料保存義務的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罰款4.375萬元。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支付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央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基調形成,對于支付的整頓是強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然。”
支付行業強監管仍將繼續
除了敏付科技收到央行罰單之外,4月30日,央行公布了一則處罰信息,罰款金額創第三方支付行業挨罰新紀錄。
在4月30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支付”)因涉十六項違規,被合計罰款1.16億元。
從違規行為來看,商銀信支付踩踏的監管“紅線”頗多。處罰決定書顯示,商銀信支付存在擅自中止支付業務、挪用備付金、變相出借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資質、未按規定開展備付金集中交存、未按規定設置特約商戶銀行結算賬戶等共計十六項違規行為。
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在嚴監管的大背景下,監管不僅會沒收支付機構的非法所得,還會在此基礎上罰以等額或成倍的罰金。而違法所得與業務量是成直接正比,這是導致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金額屢創新高的原因。”
從近年來支付機構所接到的罰單數量、數額及處罰原因來看,央行對支付機構保持了持續的嚴監管態勢。監管對支付牌照數量也在收緊。截至5月19日,央行官網顯示,第三方支付機構確認注銷牌照已達34家。
“支付行業強監管仍會持續。除了對支付機構違法違規業務的監管,強調持牌合規經營外。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方面的監管也在持續加強。”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陳文則對記者坦言,“未來,央行對于支付的監管重點將集中在用戶隱私數據信息的保護以及對于支付機構與違規機構或高風險機構的通道業務合作整頓等。”記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