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28日,已有33家中藥上市公司發布2020年一季報,其中23家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24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占比72.7%。中醫藥在抗疫中的表現,讓公眾認識到了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重要性。近期,多地出臺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分析師預計,2020年中醫藥產業規模將達3萬億元。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衛生產業研究分會副會長譚亞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行業都不太景氣,而和疫情相關的中醫藥需求得到增長,有些藥材需求暴漲,推升了一季度相關上市藥企的業績增長。
“中醫藥成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3月2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0.6%,中醫藥總體有效率達到90%以上。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因能有效緩解癥狀、減少輕癥向重癥發展、提高治愈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等廣受關注。
“隨著國家出臺多項利好政策,2020年是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這次疫情將催化中醫藥產業加快向現代化發展。”易觀醫療分析師陳喬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2020年中醫藥產業規模將達3萬億元。
陳喬姍認為,目前來看,整個中醫藥產業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從供給來看,中藥質量進一步提高、新品種數量增加、產能也在改善;從需求來看,新醫保目錄中,中藥占比一半,中醫診所的營收也保持穩定。
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藥材質量控制,促進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提升。
譚亞娣表示,雖然目前中醫藥行業發展存在執業資質、教育、價值等問題,但在政策支持下新一代少壯派的中醫在成長中,越來越多的公眾認識到西醫的不足轉而尋求高質量中醫帶來的健康價值。而且,中醫診斷設備和診療軟件等現代技術的應用給中醫藥產業發展帶來了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利用稅收政策撬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積極效應顯現。
上海練塘藥業有限公司(簡稱“練塘藥業”)是一家專門從事中成藥生產和加工的企業。公司生產的“復方羊角顆粒”等中成藥銷往全國各地。
疫情發生后,練塘藥業于1月31日率先復工,積極投入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公司法人徐晴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一家傳統中醫藥生產企業,練塘藥業一路走來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讓公司長遠發展的底氣越來越足。我們將努力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期,守護、發展和傳承好中醫藥產業,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行業競爭力,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滿足社會大眾對健康產品的需求,將傳統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練塘藥業財務負責人顧秋妹已在此工作多年,她說:“公司這幾年越做越好,離不開國家各項政策尤其是減稅降費政策的支持。”據顧秋妹介紹,企業目前職工人數176人,其中殘疾人59人,占比33.5%。因享受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2019年至今已收到退稅近700萬元。
上藥余天成(上海)醫藥有限公司(簡稱“余天成醫藥”)是一家以生產中藥飲片為基礎,對黃芪、甘草、當歸、黨參等多品種中藥飲片加工的企業。
“余天成品牌中醫藥的發展壯大伴隨著國家發展進程,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支持,疫情發生以來,稅務部門大力支持我們復工復產,稅費優惠政策的落實讓我們充滿信心。”該公司總經理馬瑋蕓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馬瑋蕓表示,“公司生產的中藥飲片原材料取自于各種藥用植物的根莖皮葉,經粗加工處理后再進行銷售。按照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近兩年100余萬元收入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免征優惠。減稅力度的不斷增強提升了我們發展壯大的信心。作為老字號品牌,我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們必定能歷久彌新,不斷實現自我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廣東省等多地出臺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以此次疫情為突破口,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
例如,近日,山西省印發《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實施方案》提出,做大做強中藥工業。加快產業聯盟建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中醫藥有機融合,促進中醫藥生產、研發、物流、貿易等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
“期待中醫藥產業在現代信息技術加持下重新煥發活力。中藥材并不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因為利潤不高導致一些藥材出現質量問題。要想真正提高中藥材的質量,需要從需求端拉動,讓中醫師的收入和療效掛鉤,讓中醫師關注和決定自己所用藥材的質量和來源形成產業鏈聯動,這才是長久之計。”譚亞娣說。
陳喬姍認為,中醫藥需要在產業鏈上游滲透,保證原料質量;同時,加快產品質量改革,緊跟國家政策要求,讓中藥產品劑型多樣化;此外,加強醫院及醫生教育力度,使更多醫生接受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記者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