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市場部分需求被抑制。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下降45.2%、42.4%。有業內人士指出,疫情背后,車企正加速轉型,從加大補貼優惠吸引客源、加強服務提高用戶體驗、開發新購車模式滿足需求等多方面發力。
4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凱睿賽馳咨詢方面了解到,其正式發布了《2019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報告。據了解,該項目自去年3月份啟動,調研對象聚焦于車質網收集的實名客訴用戶,意在挖掘用戶需求,助力車企新車型開發及行業整體質量體系高水平發展。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汽車行業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高危”區域,以問題導向來進行調研,能夠為車企解決問題帶來更為實質性的意義。
據介紹,此次《2019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的調研涉及18個細分市場,53個品牌共128款車型,基本涵蓋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在售車型。調研對象為超2萬名的汽車用戶。
數據表明,在最重要的質量問題維度上,被調查用戶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共提及339個質量問題點。其中,2019年,行業排名TOP20的質量問題中,“變速箱異響”、“換擋頓挫”和“車內異味”排名前三。動態問題多于靜態問題,感知類問題數量大幅領先于故障類。
從品牌分類來看,自主品牌車型質量問題數、故障問題占比均排名首位,其次為韓系、美系和德系品牌車型,日系品牌車型表現最好。從車型分類來看,受抱怨系數較高影響,2019年MPV、皮卡的質量負面表現數值大于其他車型。
而另據相關研究《2019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產品性能篇》顯示,2019年,消費者在購車時對產品不同維度性能表現的關注度差異較大。其中,燈光、空調、人機交互等6個項目的關注度不到2%,而外觀、油耗、動力及駕駛的關注度排名前三;不同級別、車型的用戶關注點存在顯著差異;燃油車的燃油經濟性水平和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表現均未達到用戶預期。
本次調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車市產銷量下滑。對車企而言,走出困境最重要的路徑之一是研究未來市場的變化,以掌握更多產品競爭力。這其中在汽車消費領域,用戶對品牌、質量、安全等方面必將會提出各種新要求、新體驗。
“這些變化并非全由疫情變化導致,其勢能實際上從市場下滑、行業結構性過剩的2019年就已經在醞釀發展、積累演化,”該負責人表示,希望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能更好的幫助企業和行業貼近用戶。記者 陳煒